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赶考
青龙街道:分秒必争奋力跑出青龙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03-11 09:44
编辑:安宁市人民政府    来源:魅力安宁

  自2020年4月“我的团队我的奋斗”“大赶考”目标陈述会召开以来,全市59家赶考单位紧密聚焦“向上争、向外比、向下跑,扛红旗、树典型、出经验”的工作导向,精准寻标、精确对标、有效达标、有力创标,紧盯目标任务比学赶超,进位争先。我们将分期展示各相关单位赶考路上的做法和成效。

  分秒必争、上紧发条、踩足油门,同时间赛跑、以实干开路、靠攻坚闯关,切实把疫情造成的时间损失、工作损失、发展损失夺回来。青龙街道定标兵,树标杆,发扬青龙精神,新时代赶考路上“创一流”,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发展道路。

  在强化党建引领上提速加力

  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打造创意式组织生活开放基地,建成“一圈、两线、三篇”党员教育环线,包括昆明市党员教育骨干培训在内,超过300余名党员交流学习。

  “有事找我”“五朵金花”继续扩大影响力。运用新媒体,推送原创稿件190余篇。党建品牌“点亮、面精、线强”。以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构建“一核多元协同”区域化格局,选派5名党员民警兼任村(社区)副书记,列出群众“心愿清单”,提升服务水平。

  信息化构建“1+12”管理模式,“数字社区”打造初见成效。疫情一线扛红旗,启动“网格+服务”模式,435名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机制,打造廉政文化墙,构建“以文倡廉、以文筑廉、以文促廉”的廉政文化建设格局。以“四项原则”为考核指挥棒,一把尺子量到底,全力凸显“大赶考”中内部绩效考核工作,推动青龙破除传统,形成阳光公正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在提升干部能力上提速加力

  我们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干部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搭建平台,融入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组建一支“懂经济、有热情、善招商、会算账”的专业队伍,实施实战“大练兵”提高能力素质,健全队伍激励机制,薪资酬劳与考核挂钩,树立有为有位的导向,激励更多干部加入到招商队伍中来。全面落实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文件,强化企业进驻要素保障。增强“软”实力,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化、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开工、投产等各环节无缝对接,营造“亲上加清”的营商环境。

  在打造工业强镇上提速加力

  以“一核两片”发展规划构建青龙工业产业集群,重振青龙二产革命。让激励政策“雪中送炭”,让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妥善化解永昌钢铁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复工复产,2020年6月9日正式出材。

  充分挖掘增收潜力,超前研判抓储备,盘活存量资产,强化项目管理,加大招商力度,马不停蹄抓开工。新增4个建设用地拟报批项目和5个建设用地拟征地拆迁项目,涉及土地为60.2亩和524.11亩,完成“青龙街道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71#拟用地项目”、老双青公路等4大项目征地拆迁目标任务。招商引资洽谈项目31个,重点跟进项目5个,新签约亿元项目2个,在建项目6个。新型城镇化ppp项目,实质开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目标20.14亿元)预计完成30.17亿元,完成率151%;固定资产投资(目标5亿元)预计完成6.04亿元,完成率121%;土地收储供应(目标1115.12亩)完成1831.24亩,完成率164.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目标2908万元)已完成3033万元,完成率104.3%;

  在建设生态美镇上提速加力

  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景观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样板区,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力推进螳螂川沿河景观提升改造,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集镇绿化率和景观效果。以“一街一景、一村一品、四季常绿、四季有花”为目标,奋力将青龙打造成为生态花园小镇。

  完成砂糖橘和樱桃、杨梅的规模化种植,整村推动关山场、海庙苗族、彝族聚集村庄的生态产业振兴工程,辖区内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110户农房改造提升,完成安富公路青龙段沿途樱花补栽面积1050㎡,完成赵家庄步行栈道、停车场和螳螂川沿岸六架水车建设,拆除4.90万平方米“两违”建筑。守护好辖区37个水库坝塘和4条河流,全年完成义务植树4.1万株,清理河道淤泥22.46千米11.2万立方米,完成集镇22座、27组洗手台建设,5座公厕提升改造,规范餐饮和农贸市场,开通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不文明行为监督举报“直通车”,采取“网络+网格”“两网”监督,扩宽群众参与渠道,共建健康文明青龙。

  投资近3000万元,实施集镇绿化带进行植绿补绿,规范垃圾分类、拆除不规范广告牌等十多项民生基础工程,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由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青龙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在推动文旅兴镇上提速加力

  聚焦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问题,打好现代农业园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等“组合拳”,突出做好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文章,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全力发展乡村旅游等新经济业态。以青龙峡景区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康养为一体大健康旅游区,把青龙小镇作为青龙峡大景区的“城市客厅”。

  在螳螂川沿岸发展区域经济,实现青龙东北片区同温泉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精心打造青龙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的亮点和品牌;依托界牌樱桃、杨梅、“乡村鸡”等美食,在“活力青龙”微信公众号策划出品“寻味青龙”“青龙的礼物”等系列栏目,着力打造以食旅相融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

  供稿:市赶考办

  美编:王标 审核:付文文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