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4月“我的团队我的奋斗”“大赶考”目标陈述会召开以来,全市59家赶考单位紧密聚焦“向上争、向外比、向下跑,扛红旗、树典型、出经验”的工作导向,精准寻标、精确对标、有效达标、有力创标,紧盯目标任务比学赶超,进位争先。我们将分期展示各相关单位赶考路上的做法和成效。
八街街道按照年初“大赶考”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地情,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生态功能区定位,围绕“高质发展、后发争先”主题主线,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街道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构建“红色网格”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新模式
八街街道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以11个村(社区)为试点,建立“红色网格员”管理机制。强化网格设置。在街道层面建立“党工委书记—包村联系领导—包村片组成员”的纵向网格管理体系,在村级层面形成“红色网格指导员—红色网格工作站站长—红色网格长—红色网格员”的横向服务体系。网格员每月完成网格内巡查1次,及时掌握情况,力争成为发现、记录、报告第一人。在关键时间节点,针对特殊人群、重点人群,做到“四到四访四报告”。发动5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到八街社区党总支报到亮身份,并结合党员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开展环境整治、政策宣传、交通安全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网格服务多样化,切实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二、开启全省首家“积分制管理+正能量超市”乡村治理新模式
八街街道凤仪村结合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广泛听取村民群众意见,制定并通过户长大会表决通过了《凤仪村民委员会乡村治理运用积分评分细则》,该细则积分内容包括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勤劳致富、争当示范,宜居环境、从家开始,邻里和谐、始于家风,志愿服务、服务为民,鼓励先锋、扬正能量等6大方面,具体包括了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家庭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家庭成员荣获奖励、科学勤劳种养殖等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为有效保障细则实施,还制定了积分分类内容评分标准,评、积分说明,具体积分责任落实。同时,设立了正能量爱心超市,让群众充分感受参与到其中。自2020年5月9日实施《凤仪村民委员会乡村治理运用积分评分细则》以来,凤仪村336户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户数已达到313户,参与率达93.15%,有效凸显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村民推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呈现出了家家户户比奉献、比积分的良好氛围。2020年12月7日,八街街道凤仪村委会被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云南省级2020年度美丽村庄”。
三、成功创建成为安宁市首家云南省科普小镇
一是在22个村(居)委会均设立了科普工作站,有兼职科普员1名,组建了科普志愿者队伍1支,配置了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网络书屋,科普e站全覆盖,滚动播放“科普中国”科学知识内容,全年参加科普活动人数达80%以上。
二是积极组织动员农村科普(技)人才参加“农函大”培训、申报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八街街道共有农民高级技师11人、技师53人,助理技师和技术员200余人,参加“农函大”培训人员300人次。
三是在集镇中心(街道办事处街面)设置一个大型显示屏向居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文明实践、政策法规等知识。
四是在集镇中心建设微型科技馆1个,设置了声光电、技巧类基础科技互动设备25件,智能语音机器人、VR成像、结合八街特色的玫瑰投影互动等代表先进科技的互动设备3件。2020年11月13日,八街街道被云南省科协、云南省财政厅命名为“2019年度云南省科普小镇”。
四、八街街道凤仪村委会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凤仪村委会积极创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以在村内设置法治宣传栏、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治知识讲座等方式,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积极推进红色网格建设试点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党员骨干、村民代表、村组干部组成的红色网格员队伍,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收集村民群众诉求和建议,发现上报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劝阻村民群众的不文明行为等,切实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营造了良好的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氛围。2020年12月1日凤仪村委会被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民政厅命名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五、坚持“农旅”结合,以八街“慢生活”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全面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街道持续推出“八街慢生活”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线上“赏花、摘花、玩花、吃花”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及直播平台进行宣传,对八街较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直播介绍,带动八街食用玫瑰产品和农特产促销。抓住发展时机,稳步恢复街道经济的发展,做强食用玫瑰线上、线下产业链,探索适合八街食用玫瑰产业和乡村旅游振兴的新模式。
二是创新街道玫瑰产业发展方式,依托八街食用玫瑰种植基地,实施农旅双链模式,一产、三产紧密结合,打造以玫瑰观光、采摘、加工体验及主题美食为主题的玫瑰飘香旅游线,并全力打造昆明市首家食用玫瑰“四水花”技术示范推广地区。
三是建设特色旅游村,整合乡村资源、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愁”,重点建设八街磨南德彝族村、小龙潭村、摩所营村、相连村、凤仪村等特色村。
四是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依托花卉种植,开发特色花卉旅游商品,依托食用玫瑰,开发玫瑰花系列食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把挖掘本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供稿:市赶考办
美编:武俊伦 审核:代恒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