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赶考
市民政局2020年度“大赶考”工作亮点
发布时间:2021-03-19 09:39
编辑:安宁市人民政府    来源:魅力安宁

  自2020年4月“我的团队我的奋斗”“大赶考”目标陈述会召开以来,全市59家赶考单位紧密聚焦“向上争、向外比、向下跑,扛红旗、树典型、出经验”的工作导向,精准寻标、精确对标、有效达标、有力创标,紧盯目标任务比学赶超,进位争先。我们将分期展示各相关单位赶考路上的做法和成效。

  民政工作事关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大赶考”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进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1、多措并举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聚力“六稳”“六保”,兜准、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绩效评估和督促检查机制,加强社会救助与其他保障制度、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各项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2020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764.79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6255名。

  三是努力保障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提高困难群众应对疫情抗风险能力,缓解物价上涨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市民政局及时启动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共发放临时价格补助276.87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311人。发放爱心消费券价值25.6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203名。

  2、率先推进云南省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在连然街道率先建设云南省社会工作服务站,形成“民政搭台+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模式,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服务资源,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及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能力提升,着力建设一支专业素质优、职业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从业人才队伍,为连然街道推进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优势,面向低保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士、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3、成立首家安宁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

  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社会组织259家,其中:社会团体9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2家,从业人员近300人。备案的基层社区社会组织634家。

  通过多元途径培育、孵化多元力量的社会组织、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工作必要之举。安宁民政势而为,成立了首家安宁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

  通过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引导、项目指导、典型示范、政策支持等方法,建设一批有影响、有规模、规范化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转移,服务民生、服务社会,创新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突出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基层多元化治理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不断聚集形成的多元力量、多元社会构成要素,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4、强化统筹整合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抓顶层设计,着力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基层为主、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由市四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者总数70375人,涵盖文化、教育、医疗、环保、消防等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3675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20.97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长达31.40小时。

  二是抓主题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清洁卫生、文明劝导、孝老爱亲、扶贫助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环卫工人环保宣传”等一批主题活动。

  三是抓载体运营,打造特色化的志愿服务品牌。出台《安宁市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申报评估制度,志愿服务活动派单制度,协调“基层”与“面上”,对接“线上”与“线下”,推动志愿服务社会供需对接制度化,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四是抓协调保障,构建一盘棋的志愿服务机制。成立了跨部门政府志愿服务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社会动员协调机制,有效整合人财物以及政策等各项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5、打造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市

  按照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安宁市制定印发《安宁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从“十个方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改革试点出亮点,出特色,树品牌。

  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安宁市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2020年,共下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床位、疫情防控运营补助资金127.255万元。2020年底安宁市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单位45家,各类养老机构床位2396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41张,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老年互助食堂10家,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具有“安宁特色”的公办敬老院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充分激发公办敬老院活力,优化空闲床位资源利用,减轻政府运营压力,推进社会化养老,形成具有安宁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培养云南昆钢养生敬老有限公司和新昆华·亲睦家老年康养中心2家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机构,推进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市建设,为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6、圆满完成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安宁市殡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总结出五条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在强化统筹协调中凝聚殡改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是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在强化硬件建设中夯实殡改工作的发展支撑。

  三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强化惠民服务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丧葬问题。

  四是围绕需求、强化供给,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提升殡葬改革的服务水平。

  五是机制助推,示范带动,在强化文明殡葬中推广绿色文明新风尚。

  通过改革试点,安宁市殡葬服务工作法治化、生态化、惠民化、便民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殡葬基础设施持续更新完善,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昆明西郊殡仪馆、安宁市凤凰山公墓及9个街道13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全部达到园林化、标准化、规范化标准,连续9年保持划定火化区、火化率、骨灰进入公墓、惠民政策落实率“4个100%”,有力促进了安宁民政事业的整体发展,为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供稿:市赶考办

  美编:魏圆 审核:付文文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