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宁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安宁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经安宁市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结合职能职责,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安宁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安宁市发展和改革局 安宁市财政局 安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4日
安宁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8号)、《云南省商务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及资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商电商〔2021〕47号)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为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助力乡村振兴,优化安宁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升安宁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增强安宁市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乡村振兴,以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为重点,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强化电商与产业发展融合机制,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满足农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从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取得实效。
(二)总体思路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为原则,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电子商务拓市场、促消费、带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突出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加速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和产业链的提升,打通农村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工业品下乡、农特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市域经济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安宁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加速挖掘市内电商发展潜力,提升电商带动效应,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和受益面,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市街道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电商培训孵化成效、建立电商助农增收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电商龙头企业、打造本土化农村电商团队和直播带货网红等方法,使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引擎。2021-2023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保持在 20%以上,培育本土区域电商平台1家以上,10人以上农村电商带头致富人,培育2家以上年销售额达 500 万以上、5家以上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个体),建设安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安宁市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个,建设街道电商(物流)服务站7个,建设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60个以上,电商服务实现街道覆盖率达100%,在全市开展普及性和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电商创业培训3000人次,培训转化率达到3%以上,培训对象满意度90%以上,使电子商务成为安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一)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高起点做好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功能定位,拓展服务范围,充实运营团队,更好的承担公共、公益服务职能,满足我市农村电商网店运营、创业服务等需求。建设安宁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街道电商公共服务站7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60个以上;建设和运营具有电商综合管理、电商大数据和电商服务资源等功能的线上服务中心;支持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点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移动支付、就业引导等资源对接;实现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双向共同配送,物流效率明显提高。
(二)着力构建可持续良好运行的三级物流体系。依托现有仓储物流设施,通过智慧升级、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和整合快递物流资源,打造市、街道、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统筹全市现有或拟建冷链设施,打造安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现生鲜农产品有效上行。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使农村产品网络上行物流快递成本低于全省平均值。
(三)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立普及型公益性培训与提高型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分对象分层级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培训和创业分享活动,在全市开展普及性和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电商创业培训3000人次,培训转化率达到3%以上,培训对象满意度90%以上;着力加强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电商就业技能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打造一支既有广泛参与的群众基础、又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内生活力旺盛,自组织性和创新力强的农村电商队伍。
(四)大力夯实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聚焦特色产业,建立标准化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或创业青年申请SC认证;培育区域电商公共品牌;制定电商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各种营销模式提升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推进农商互联、产销对接,支持合作社、农业企业与各类电商企业衔接,发展电商供货模式;支持企业设立特色农副产品专区、专柜,提高农副产品销售。
(五)建立完善电商信息统计报送体系。建立完善的电商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管理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向商务部“电子商务和社区商业信息系统”上报日报、月报和年报;在市政府网站及时公布和更新项目信息和决策过程文件;定期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创新举措和电商创业案例,做好主流媒体宣传和向省级部门上报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为加快推进安宁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覆盖面,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网货化农副产品,助力农村增收致富,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农村消费品质,重点围绕“五大体系”建设。
(一)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农产品上行,用好“电商+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数据为抓手,精确指导安宁电商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推广,完善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实现电商企业抱团聚集发展。
1.利用现有场地或者盘活国有资产,提升改造为安宁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制作“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安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建设展示体验区、会议培训区、创客空间、直播间等硬件设施和功能结构。建立公共服务中心三大功能区:一是运营服务功能区。提供政策解读、数据收集发布、电商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孵化、网店建设、包装设计、运营策划、推广营销、帮扶增收等综合服务;二是展示展销功能区。通过打造实体性O2O展示展销安宁市农产品特色产品功能区,对安宁农产品进行整体性收集展示,并进行销售;三是企业孵化功能区。建立安宁市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对安宁市传统企业、个体的孵化功能。
2.与安宁市职教园区的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在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合作创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基地,为想通过互联网创业和想要学习电子商务技能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电商技能培训、孵化场地入驻、产品拍摄、电商店铺运营指导等服务。
3.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打破盲目追求数量覆盖的定式思维,着力在服务质量和有效存活量上下功夫,加强市、街道、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业务联动,强化市公共服务中心对街道、村站点的统筹管理和业务指导,有关部门合力为街道、村站点赋能,通过整合邮政、供销社、快递、金融等资源,聚焦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盈利能力,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形成集数字生活新服务、电商知识宣传、代买代卖、快递代收代发、保险、金融、旅游、职业介绍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生态圈”。争取到2022年底,建设街道电商服务站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6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统一制作“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标识标牌,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定期对所在服务区域农民需求和生产情况、产品信息、电商销售和物流情况等进行摸底统计,向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报送相关信息。电商站点“智慧街道村服务应用”全覆盖。
4.紧扣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宣传为重点,着力围绕以“社会宣传、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会议宣传”为途径,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宣传力度,扩大农村群众对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知晓率,动员政府各级机构与电商从业人员,及时总结电商创业就业等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进一步优化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电子商务快速有序发展。
(二)健全市街道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整合资源、全面覆盖的原则,整合市域物流资源,建立功能完善、信息配套、覆盖城乡、快捷高效的市、街道、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双向配送服务和统仓共配工作取得实效。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奠定坚实基础。
1.完善市、街道、村三级物流快递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安宁市域内的邮政、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顺丰等主要快递公司,利用现有合适场地建设安宁市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采购必要的现代化物流分拣设备,合理配备运输车辆,逐步改善物流企业仓储分散、分拣效率低、城市交通不便利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快递企业分拣成本和电商上行物流成本;加快推进快递末端服务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八街、县街、禄脿、青龙等农特产品主产区建设街道电子商务物流中转服务站,快递服务街道覆盖率100%,在60个行政村建设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站点并提供物流服务,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降低快递物流成本,提高快递便民服务能力,提高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网点覆盖率和配送时效,一站式做好电商快递“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服务。
2.构建农产品上行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南亚陆港片区的安宁综合配送云仓物流中心项目推进速度,项目建成后将拥有30000㎡的冷库,能够满足对温度及湿度有不同要求的农产品、农副产品、当地周边特色产品、南亚东南亚进口商品的仓储及分拨,为安宁农村电商产品提供品质化仓储服务。同时鼓励云南恒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博昌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冷鲜运输车、产地预冷库等冷链基础设施,将八街、禄脿等鲜果蔬菜及时送达,同时扩大业务范围为符合农产品网络销售上行要求的产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提升农产品供应周期和品质,扩展农产品销售半径,为农产品上行提质增效。
3.构建城乡双向配送服务体系,建立安宁市快消品、农资网络多元化销售平台,为物流服务站点提供配送服务,在整合安宁市电商快递的基础上,积极与安宁市金方商业广场、大润发超市等商贸企业合作,搭建起由单一的家电配送到家逐步升级为生活用品、快消品、日用消费品同步配送到家服务。
(三)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和营销体系建设
提升农产品价值、打造自主品牌,开展多渠道营销活动。
1.打造网销产品。深入挖掘安宁本地优势特色农副产品、乡村旅游、安宁小吃餐饮等特色产品,加快农产品网货开发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安宁市食用玫瑰为主的主导产业,健全安宁市名优农特产品数据库,开发安宁市农产品进行网上销售包含产品规格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制定标准化流程和商品化处理流程,针对已在网上销售的农特产品进行产品规格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以及标准化流程和商品化处理流程制定,编制安宁市农特产品调研报告和产品网络销售规划。
2.开展电商营销活动。在第三方平台开设1个以上安宁特色馆或旗舰店;结合全国、全省、全市的重大节庆活动,适时举办“农民丰收节电商专场” “双十一电商狂欢节” “双十二电商狂欢节” “安宁电商购物节”等线上线下结合的促销活动12场。设立展销专柜专区,为安宁市符合产品资质要求的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免费提供展示销售,加强安宁公共品牌和特色产品品牌宣传,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南博会数字化平台”进行安宁农产品的销售推广。
3.推动农旅结合。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结合新兴社交电商平台、专业电商平台等策划农特产、民俗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节,结合基地种植、农家乐开展农活体验和田园旅游活动,推进品牌营销。
4.打造安宁市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安宁市食用玫瑰为主的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安宁特色的市域农特产品公共区域品牌,设计制作品牌LOGO、宣传语、品牌故事、宣传视频等VI体系;制定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战略规划,明晰战略定位与品牌形象、传播与推广策略、保障措施与实施项目等重点;推出品牌授权体系,与企业品牌形成母子品牌,形成品牌使用组织化;提升全市公共区域品牌商家凝聚力,有效对产品价格、产品规格、产品质量和快递价格等因素进行统一。
5.支持电商自主品牌建设。引导农业企业、电商主体、合作社、电商创业者、市内大型零售企业等经营主体,注册自有商标,与公共品牌形成母子品牌,对品牌农副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产品认证、包装设计、营销推广,提升产品价值,入驻淘宝、抖音、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并稳步扩大销售,打造农产品网络爆款产品和示范企业。
(四)农村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开展与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的产销对接,借力电商提升本地产品的档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农商良性互动局面。
建设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共享仓。整合安宁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场地资源建设1个安宁市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共享仓,通过建设产品分级、包装、贴单设备,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安宁小吃餐饮等特色产品开展仓储、分拣服务。为安宁市电商创业者提供安宁市农特产品货源保障和一件代发功能,同时也为中小型电商企业提供仓储分拣服务和免费农产品分拣服务。解决企业进货难、发货难等问题,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安宁农特优产品。
(五)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
围绕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残疾人、职能部门公职人员和企业人员等,开展多类型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电商运营操作专业技能、新媒体短视频拍摄制作、直播电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和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同时,加强与职教园区的高校、电商服务机构等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业务培训,对已培训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提供辅导、孵化等定向服务,并定期统计从业及创业人员运营情况。到2023年开展普及性和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电商创业培训3000人次以上,打造一批优秀的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从参训学员中选拔优秀学员,通过举办电商直播大赛、电商创业大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为学员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员以赛代训,以赛促培,在竞技的过程中提升学员电商专业应用能力,努力为示范县建设培养一批本土带货达人。
(六)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建设
围绕安宁市各街道办事处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实际,扶持商贸企业通过自建微信小程序、官方网站、品牌自有公众号等,线上推送产品信息,并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宣传自营网站,推进线上销售。用户通过企业自建的销售平台在线下单,实现足不出户买卖交易,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同时,鼓励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点进行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转变流通方式,利用当下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鼓励金方商业广场、大润发超市、“天猫优品”、“淘小铺”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到八街街道、青龙街道等偏远街道设置连锁店或迷你超市。
四、工作安排
(一)实施准备阶段(2021 年 11 月—2021 年 12 月)
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制定下发《安宁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安排、动员、部署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目的、意义,创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重点实施阶段(2022 年 1月—2022 年 12 月)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制定任务目标,由发改局牵头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主要任务。一是2022年3月底前完成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1个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成街道、村级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点建设率达到50%以上。2022年5月底完成街道、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二是2022年12月底完成1个安宁市公共区域品牌设计、1个农产品公共云仓建设、3000人次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和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等其他主体项目建设等工程。三是建立健全全市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和服务机制,提升全市电商整体水平。通过第三方平台安宁特色馆和村级站点运营,充分发挥本地公共服务中心及物流三级体系的基础建设优势,广泛开展市域内电子商务运营,并将安宁市区域公共品牌向其他实施县域及全国进行宣传推介。
(三)项目验收阶段(2023 年 1 月—3 月)
项目实施完成后,委托第三方机构,根据工作方案、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制度及项目招投标文件等,对综合示范项目及时进行验收,并于2023年3月31日前完成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合格后,将验收报告报省商务厅备案。
(四)总结推广阶段(2023 年 3 月—2023 年 12 月)
依据省商务厅等部门的验收及考核评估办法,由市发改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建设情况、运营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查找不足,积极整改,汇总经验,提升水平,形成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成型的经验模式进行宣传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工作。
组 长:毕绍刚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 组 长:张宏斌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成 员:路 宽 市发改局局长
丁 红 市工科信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黄雪飞 市教育体育局
姚 瑶 市财政局局长局长
杨志国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 琦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刘劲松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吕 方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潘志丕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唐 科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向敏高 市审计局局长
叶 华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葛 静 市统计局局长
欧杨辉 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
谢从云 市邮政局局长
马良兵 连然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 新 金方街道办事处主任
赵碧成 县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海静 八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科兰 温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赵铁城 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 鲲 青龙街道办事处主任
杨晓东 草铺街道办事处主任
陈 刚 禄脿街道办事处主任
赵 超 职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局,由发改局局长路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策的贯彻落实、督促督办、综合协调等各项工作。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电子商务扶持资金,安宁市配套相应的补助资金作为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经费,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跨境电商等企业按照安宁市级商贸流通企业奖励扶持办法和电子商务扶持奖励办法向市政府进行申报,作为扶持电商企业壮大发展的专项资金。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监管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建设电子商务标准和统计体系,加强对网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商品和服务监管,引导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公安、市场监管、商务、文化等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大力打击网络售假和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完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四)建立考核机制
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纳入当年的政府考核目标中,作为市直部门和街道当年工作重点,由纪检、监督部门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进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计入当年考核结果。对推进不力或推诿扯皮的部门和街道给予问责处理,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