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残联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和
2023年工作打算
2022年,市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贯彻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贯彻昆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第四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法治安宁建设规划(2021—2025年)》《安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安宁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及全市“八五”普法规划等重点,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安宁总体目标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履行成员单位责任,把法治建设成效工作摆在与残联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全面深化法治建设成效实践为重点,推动市残联法治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将2022年法治建设成效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
(一)健全完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法治建设成效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法治建设成效工作主体责任。成立法治建设成效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由副理事长任组长,办公室、各站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格局,努力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并将普法法治建设成效工作纳入机关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单位创建等工作体系,实行一盘棋。将法治建设纳入党组年度工作要点,确保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严格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
(二)健全党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为确保法治建设工作达到上下联动,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残联根据不同普法对象,以“大普法”观高标准、严要求,在机关工会开展依法治会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党组工作规则、党组议事规则等决策机制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坚持党组民主决策,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重大决策经合法性审查。
(三)推动依法治市重点工作落实。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和平安安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任务分工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意见》《法治安宁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并根据要求及时进行文件的报送。
二、加强法律实施监督
及时清理失效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没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也没有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规范,制定了配套规范性文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
三、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职工学法用法
党组、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宪法法律,并发表相关学习心得,确保学习可以落到时效.充分利用在线平台学习资源开展学法活动,日常紧抓职工完成乐享安宁、学习强国的积分学习情况,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过程中让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庭意识。
(二)落实普法责任
一是借助开展活动、残联系统培训、粘贴宣传栏等,加强法治宣传,将教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充分发挥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向性作用,形成时效。年内开展3场法律宣讲,分别邀请云南尚京律师事务所的李涛律师为康复儿童及其家属作《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邀请云南宁湖律师事务所为安宁视力残疾人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宣讲以及邀请专家为安宁市级各部门作《无障碍环境条例》政策知识宣讲。在活动宣传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建立普法教育保障机制。市残联将把普法宣传教育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制定明晰的宣传规划措施,为扩大普法覆盖面,根据残疾人生产、生活需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知识以宣传资料的形式,向残疾人免费发放,促进普法宣传教育在残疾人中的广泛开展。深入普法宣传,增强城乡残疾人法治意识。为确保我市社会稳定,使法治建设成效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市残联在全市广泛开展系列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利用残疾人各种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建设宣传活动。在柳树社区和温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人员聚集地进行宣传,组织各街道残联设立法制宣传站,开展集中上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普法效果,形成法制宣传工作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使全民法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是组织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和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为主的“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测试、《知纪明规懂法》测试。根据《安宁市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落实《关于推动安宁市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并结合本部门(单位)职能职责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利用报刊或新媒体平台,转(刊)载普法案例或向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以案释法教育。
(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参与法治安宁创建,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围绕法治安宁创建,市残联将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残障人士主动参与创建。同时残联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法治宣传培训活动,以残疾人联络员培训班、残联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培训班等对全市残疾人开展培训法制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残联干部和残疾人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使创建活动成为自觉行为,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稳定的会氛围。
2.开展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一是结合实际,在安宁市残联办证大厅门口张贴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前来办事的残疾人及其家属及时了解政策,使其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维权意识,懂得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是开展专项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为核心,于5月开展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三是开展政策咨询、义诊活动。安宁市残联组织工作人员、眼科专家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残联眼科开展政策咨询、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向现场市民群众发放残疾预防宣传海报、手册、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四是宣传残疾预防法律法规。在残联一楼大厅粘贴残疾预防宣传画,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进行宣传。
3.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社区。为进一步推进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安宁市残联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组织志愿者到温泉街道温泉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向市民群众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手册及法治教育宣传资料多册,提高市民朋友知晓率和参与率。二是向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相关法律的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派发法治教育宣传手册,耐心讲解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掌握法律援助知识,增强维权意识,懂得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以“全国残疾预防日”、“全国助残日”、“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等重要法治宣传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把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
5.对本部门的重要事项加大宣传和公开力度。将办理残疾人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程序印制成册,在街道、社区宣传,并利用公示、新闻媒体等形式将有关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相关标准和要求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措施,加深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心,营造了良好的残疾人事业法治环境。定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认真倾听残疾人的呼声,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完善维权工作制度,对残疾人通过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的问题主动到残疾人居住地与残疾人面对面沟通,妥善化解矛盾。
严格按照市普法办的相关要求落实工作任务,并及时报送相关工作材料。
四、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党组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提升法治化水平。建立并落实学法制度,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活动,加强理论学习解读,认真督促落实年度法治建设工作目标、重要任务、具体举措等。
二是安宁市残联携手温泉街道残联、温泉社区残协和扶残助残志愿爱心人士开展系列活动。进入孤寡老人家中,
为老人打扫卫生,同时进行法治宣传。市残联联合安宁市图书馆在第39个国际盲人节举办“暖心关爱 共享幸福”2022年文化助盲法律知识公益讲座,并对参加活动的残疾人进行了关怀慰问。市残联通过节假日走访慰问住院残疾人及康复项目受益儿童活动,鼓励和支持残疾任受康复,确保我市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根据中国残联《关于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全覆盖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划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安宁市残联按规定成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残疾人遇到各种法律事项时,都可以向该工作站求助,并在申请司法救助的同时,享受多项法律援助服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市残联与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站服务残疾人的作用,主动参与残疾人咨询投诉接待和协调处理工作,努力为权益被侵害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工作,为全市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维权服务,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并规范运行,推进残疾人“权益护航”行动,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救助工作站以现场法律服务、转介法律援助、转介国家司法救助、直接提供法律救助的四种形式开展。安宁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还将与司法局、宁湖律师事务所等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做好有效衔接,使残疾人在需要时能获得精准、及时、优质高效的帮助,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五、2023年的工作打算
(一)安宁市残联将根据法治建设成效领导小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落实法治建设成效工作任务。协同残疾儿童康复筛查机构到每个街道进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筛查,同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提升推动法制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法治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二)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学习例会和集中学习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干部职工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残疾人各项工作。落实上级关于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和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市残联将继续全面落实“跨省通办”的工作模式,大力推行残疾人服务事项集中受理、统一办理,充分利用残疾人综合服务大厅这个前沿阵地,认真梳理残疾人康复、就业、辅具适配等服务项目,简化办事流程,让残疾人少跑路,切实提升就业、康复、社会保障等各项业务的惠民服务效率。全面落实残疾人各项救助政策,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残疾人得到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残疾人的维权工作,做好残疾人来电来访的接待,切实解决残疾人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站的作用,对残疾人开展有效的法律援助工作,让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