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润心,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3-12-29 15:36 浏览次数:21
字号:[ ]

  近年来,结合温泉特色小镇建设,以农文旅三产融合促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政府、企业、学校、社区、村小组等多级联动,多主体共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实现基层治理与农耕文化、民族团结共建共融。

  北塔居民小组隶属安宁市温泉街道羊角社区,属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村庄,小组有户籍人口116户361人。设党支部1个,有党员13名,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务工和发展第三产业。

  从前,北塔村村子的道路狭窄而崎岖,由于长期的使用和缺乏维护,道路上布满了坑洼和凹凸不平的地面。在雨季,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行走困难。这给北塔村村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且公共设施相对匮乏,缺少娱乐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村民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村子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缺乏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导致垃圾乱堆乱放。

  (一)以党建凝心,夯实基础,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

  温泉街道采取“党工委+支部”的方式,围绕农文旅产业链,以推进区域旅游大党建为抓手,打造党建联合体,整合项目、人才、资金等力量,推动农文旅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实现农文旅促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党员先锋作示范。街道包村领导、党员干部、企业负责人、村社区共同配合,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入户动员等形式,上心、耐心地和村民们沟通,讲解,取得群众理解、支持。建立“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干部带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模式,在辖区内开展集中整治,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二是教育培训强引领。街道组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培训、五(村)社区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干部教育培训,将基层社会治理列入党建考核,并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月督导、季点评、年考核”,切实提升温泉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逐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创新模式激发动能。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融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温泉街道创新求变、积极转换思路,以党建新思维引领乡村实现大发展。积极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纳帕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企业+村集体”联动开发建设的模式,使北塔村绿美村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村庄游客服务设施和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践行出了一条“农旅互促、研学互通、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与农旅融合发展实践之路,为温泉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四是责任担当强意识。依托“党建+”,完善北塔村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制约村民群众,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分红”机制,全面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实现基层治理共建共享,北塔居民小组出台小菜园奖励机制,通过评选美丽菜园、季度评星、年底根据累积星级获得资金奖励等手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小菜园种植管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二)以联动齐心,政企互促,激活基层治理源头水

  北塔村耕耘里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等多种资源推动建设最美街巷、共享庭院、最美楼道等项目建设,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村民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多级资金重保障。整合街道、企业、群众自筹三级资金。截止至2023年3月底,项目投资总计约480万余元,含街道投资50万元、企业投资380万元、村民自筹50万元。二是治理共享提成色。2023年5月1日,项目正式运营,企业以每年30万营业收入保底,每年5%为基础逐级递增,四年及其以后固定为20%的递增率将项目利润收益部分支付给村民,形成“有保底、有收益”的利益共享模式,提升了村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三是丰富内容添特色。以蔬菜种植和蜜蜂养殖作为双主线,不断丰富内容,加强特色,优化体验,打造了集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增加了教育培训、文化展览、农耕体验等内容,设有展览馆、教学区、实验室、制作工坊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已开发出多门农耕文化实践课程,正逐步成为培养劳动精神、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丰富基层治理内涵。四是多种产业延伸链条。通过栽种向日葵、油菜花、无公害蔬菜丰富农产品产业链,通过精品农副产品开发和销售走出增收新路子,丁氏蜂业在耕耘里研发丁氏蜂蜜,拓展绿色农业蜜蜂研学领域,同时,耕耘里结合当下热点,成功推出露营、烧烤、采摘体验等项目,依托项目增加教育培训、文化展览、农耕体验等内容,探索新的发展前景,合作延伸“温泉+”品牌,实现基层治理多元化发展。

  (三)以共治聚心,群众参与,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温泉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化自建为共建,村企融合谋发展。安宁纳帕耕耘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2022年7月1日与安宁盛塔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北塔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约定,就地吸纳村民就业,北塔村现有40余名村民群众以筹工筹劳形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二是化被动为主动,群众共治提效能。为改善村容村貌,村民们自发地对门前屋后进行清洁、整治,对杂物、垃圾、堆砖进行清理,客流量增大时,村民群众主动参与、承担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工作,修缮门前破损栅栏,结合村庄特色,以竹为主元素,建设美丽村庄,解决竹子滋生问题,扮靓美丽村庄。三是化自家为大家,“最美”评选显成效。因地制宜,多元共治“最美街巷”。村民群众以自家墙面作为街巷公共区域,农耕文化主题建设“最美街巷”。街道统一外立风貌,内嵌多彩植物、绘制彩色墙绘;村民群众在公共区域内建设57个实用又美观的小菜园、小花园,栽种适宜农作物,以行动赋能基层治理;企业配有专人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设施维护;云南农业大学建设彩色农业作物灌溉系统,打造乡村示范样本;共享成果,多方共管“最美庭院”。共享庭院由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企业、村民群众多方共同维护植物生长、庭院设施,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以共享庭院为示范,带动村民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整治,美化提升自家庭院,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挖掘特色,多方共商“最美楼道”。2017年少数民族聚居村箐门口村小组整村搬迁至珍泉苑小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整合小区资源,聚焦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推进“最美楼道”建设。结合珍泉苑部分住户搬迁特点,挖掘特色文化元素,因楼施策,实现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互促。积极动员街道、羊角社区、珍泉苑物业管理公司、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多元力量为珍泉苑“最美楼道”建言献策,多方共议推进项目实施,最终确定在珍泉苑3栋、4栋、10栋四个单元以“民族团结”、“家风家训”为主题建设。物业公司集中开展卫生整治,净化美化楼道,整洁墙面;村民群众捐赠少数民族活动照、日常生活照、物管工作照、搬迁前后对比照等多种图片,由街道、社区、物管公司联合设计公司共同进行楼道美化,展示特色风貌,进一步扩大基层治理辐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