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练好法治宣传四项“基本功”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安宁市始终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安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前驱”工作,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以来,厚植法治文化土壤,“练好”法治宣传四项“基本功”,不断创新探索“十+”模式,走出普法新路子,以优质法治宣传对接群众法治需求,以生动法治实践促进群众法治习惯养成,为安宁市建设云南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机制创建强“内功”,系统掌握普法“知底数”
“集训覆盖+普法”。持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全面落实学法制度,市委、市政府专题学习8场次,市级各部门专题学习480场次,实现培训轮训全覆盖;采取讲座、集中宣传、融合宣传等形式,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等法律“六进”巡讲活动350余场次,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清单制度+普法”。建立普法责任清单,明确47家普法责任单位17项共性责任、236项个性普法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并公示。推行“三单一书”制度,下发重点普法提示单15期,重点任务督办单4期,形成“派单—提醒—督办—反馈”闭环管理模式。实行普法责任制落实月报备月通报制度,下发月通报15期,全市各部门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全过程,累计普及法律常识3376场次。
队伍打造强“硬功”,实干担当普法“勇争先”
“法治队伍+普法”。选树42名普法讲师、外聘286名法律顾问、遴选730名“法律明白人”、优选125名普法志愿者,构建以普法讲师为统领、以法律顾问为骨干、以“法律明白人”及普法志愿者为分支的普法“精兵网络”,以“分散+集中”“面对面+信息通讯”等形式,开展“订单式+点餐式”法治宣传652场次。
“法律服务+普法”。开通1班普法直通车,打造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为一体,由律师、公证、司法所、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人员组成的流动普法宣传队,以“每周3天+N种法律服务”形式,通过摆摊设点、专题讲座、走街串巷、坐堂唠嗑等途径,为全市102个村(社区)群众提供全覆盖式法律服务148次。
平台搭建强“实功”,线上线下普法“齐聚力”
“氛围营造+普法”。全新打造昆明市首家综合数字化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吸引4183人前来参观,达到“活”建共享质效;全市高标准建成7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个法治教育基地,12个法治文化长廊,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强点扩面;突出宣传民法典、宪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在线答题3期,参与答题2万余人次;在市民群众微信朋友圈投放民法典、宪法、《信访工作条例》等公益广告4期,累计曝光104.8万人次;在安宁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版权保护伴我行》《宪法的颜色》等25部法治公益宣传片,累计播出800次,时长1500分钟;抓“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普法节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通过展出活色生香的书画作品、栩栩如生的剪刻纸、悬挂宣传横幅、设立法律咨询点、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充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提高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云端惠及+普法”。立足村(社区)法治需求,选取当前村民急需的法律诉求、学法内容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案件,发布“安法释界”19期,“普法强基+以案释法”523期,6万余人次阅读;将以案释法案例制作成原创普法视频,发布安宁市“普法微课堂”13期、“灵雨之声”法治小课堂5期、“锋警说事”8期,法治视频浏览量达30万余人次,巧用“乐享安宁”APP发布普法宣传信息5000余条,以“图文+视频+音频+互动”的全媒体形态,点亮了40万群众的“指尖文化”生活,切实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精准普法强“细功”,便民利民普法“出实效”
“文化传承+普法”。深度挖掘本土花灯小戏、滇剧等地方特色,以宪法、民法典为蓝本,编排《说普法》《普法颂》《离婚风波》等18个法治文艺节目,面向5000余人开展巡演50余场次;加强“非遗”资源的运用和宣传,开展“非遗法治刺绣”“法治剪刻纸”“法治宣传+非遗舞狮”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130余场次,实现“灌溉式”普法模式逐渐向艺术感染、人文渗透的“交互式”转变。
“巧用双语+普法”。深入彝、苗等族聚居地开展50余场次普法宣传,动员“族辈长老”、村干部通过“彝语+汉语”“苗语+汉语”双语沟通,采取“集中+入户”模式对不同类别人员有的放矢普法,同时推行“纠纷化解+普法”,既化解纠纷,又辐射带动4000余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案例释法+普法”。推行法官“释法+诉前调解、释法+文书送达、释法+公开庭审”,敦促当事人服判息诉;推行检察官“释法+公开听证”,促进司法办案公开透明;推行“释法+排查+调解”,聚焦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明确的六大重点群体,通过“边排查边普法、边调解边普法”8600余人,切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教学+普法”。推行“思政课+普法、主题班会+普法、家校共育+普法”,将“青少年普法”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利用队会、班会、家长会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171场次,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尊法、懂法、守法习惯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常态化开展“模拟法庭+普法”223场次,选取校园热点事件,让学生自导自演,再现法庭审判过程,让法律更贴近学生生活;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将法治副校长选任、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为全市中小学校配备29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普法讲座121场次,师生受教育率100%。
下一步,安宁市将继续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把法治宣传活动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多形式、多途径、多主题的法治文化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不断绘就法治政府建设“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