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工作信息
普法“六更”助力法治政府建设“金招牌”
发布时间:2024-01-31 11:33
编辑:安宁市司法局    来源:安宁市人民政府

普法“六更”助力法治政府建设“金招牌”

普法如雨,润泽无声。安宁市积极探索普法“六更”贴近群众的法治文化活动,实现“说教式”普法宣传逐渐向艺术感染、人文渗透的“交互式”转变,营造“法治政府建设 普法先行”的浓厚氛围,为法治政府建设“加把劲”。

“非遗”普法“走新”更“走心”。深度挖掘非遗资源,嵌入法治元素,探索“非遗+普法”模式,开展“非遗法治滇剧”非遗法治刺绣”“非遗法治剪刻纸非遗舞狮+法治宣传等活动80余场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增进群众的法治参与感和认同感,实现了非遗和普法的“双向奔赴”。

“民艺”普法“暖心”更“暖行”。动员民间艺人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等为契机,组织编排了花灯小戏《普法花开千万家》、情景剧《蛮牛犟马》、快板《普法颂》《说法》、舞蹈《依法治国兴天下》《法治歌》10余个法治文化节目,开展巡演50余场次,多形式呈现普法样态,赋予枯燥、冰冷的法条鲜活的“生命”,激发了5000余名群众的学法兴趣。

“云端”普法“便捷”更“便民”。巧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发布“我和宪法合张影”“法治书法线上展”“法治剪刻纸线上展”“法治知识问答”“法治灯谜”等活动18期,既为新媒体普法平台注入新鲜活力,也丰富了10余群众的“指尖文化”生活。

“故事”普法“有趣”更“有效”。积极打造“普法故事会”品牌,采取“以案释法”等形式,将轻松愉悦“茶话会”、工会活动与庄严肃穆的法律条文相融合,将基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小雨滴”汇成法治政府建设“大江海”,21场次故事分享,凝聚“普法+执法+司法”工作“小智慧”,谱写法治安宁建设“大文章”。

“翰墨”普法“出新”更“出彩”。创新“写法+示法”模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扫盲式”到村(社区)、到户、到人,把普法宣传倾注笔端、融入创作,让法律知识“飞入”300余户百姓家;为市民群众开展3场次“法润安宁”书画展,将翰墨丹青与法治宣传相融合,活色生香的书画作品,传递法治力量,传播法律知识,透过艺术语言的形象魅力,让1000余人感受春风化雨的法治精神。

“观影”普法“入脑”更“入心”。充分利用“彩色电影”传递有声信息优势,为600余名群众带去了不同题材的电影,观影过程中群众能够下意识地“自省”,真正明确哪些“底线”不能“触碰”;同时,观影也让“警示”声声入耳,身处大数据时代,应随机应“破”拙劣的骗术,当机立“拒”“量身定制”的诱饵等等。“电影+普法”取材于真实案例,力求通过“科技加工”诠释给观众,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和警惕意识,远离电信诈骗陷阱、远离违法犯罪“高压线”。

下一步,安宁市不断创新群众法治文化“必需品”,推动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群众性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打造具有安宁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为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