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安宁党建
太平新城街道太平社区: 三个“小”改变,社区“大”不同
发布时间:2024-07-01 14:44
编辑: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    来源:安宁市人民政府

  “办事更方便了,卫生更干净了,活动更丰富了”,这是太平社区近年来最直观的变化。近年来,太平新城街道太平社区总支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核心,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模式,聚焦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居民小组人居环境短板,在“变”与“便”,“暖”与“美”的“小”改变中,不断增强居民们的幸福指数。

  凝聚力量,志愿者队伍“变强”。太平社区党总支切实履行民生保障的主体责任,在发展多元救助方式上创新引领,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找人”,立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统筹社区服务资源,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党总支先后吸纳社区“两委”及监委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小组干部、总支党员、辖区居民、在职党员,本着把责任“担”起来,把旗帜“立”起来,把服务“干”起来的理念,力争让常态化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广泛召集志愿者。截至目前,太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共有包含党员志愿服务队、“心青年”志愿服务队、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民兵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内的志愿者150余人。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心青年”志愿服务队对辖区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以“1+3”服务模式,即“1支志愿服务队+服务网格+社工组织志愿者+社区民政专干”,结对帮扶,满足困难群众类别化、差异化需求,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的综合救助方式,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补充作用。在“情系社区 温暖有我”助残帮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们来到残疾人家中,按照条件需求和个人自愿的原则帮助登记申领了餐桌、衣柜等物品,还帮助他打扫卫生、修剪脚指甲,并与其亲切交谈,叮嘱老人要时刻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实现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的转变,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救助帮扶。

  多元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变靓”。在安宁市民政局、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昆明市官渡区博施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的社工们走进了太平社区、走进茨城村,依托项目化运作,通过“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会志愿者”的联动服务模式,发挥社会组织与社工的专业优势,有序推进太平社区辖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一是走访调研,积极动员。博施社工在茨城居民小组组长的陪同下对茨城小组的居民开展项目宣传、社区走访、需求调研相关工作,了解茨城居民小组居民的整体情况,开展村庄美化志愿者招募动员,号召广大居民群众,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和自觉行动中来, 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人居环境治理美化的浓厚氛围。二是党建引领,社区营造。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引领下,以社会工作助力太平社区人居环境的营造项目服务为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人居环境整治从“动起来”到“热起来”,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多方沟通对接下,对茨城居民小组墙体进行了美化、小组途径风貌也有了大改变。三是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社区党总支、博施社工连同云南财经大学政治管理学院的学生进入茨城成为美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我为茨城添颜色”、茨城小景营造的实践活动,鼓励带动村庄儿童、妇女参与改造闲置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二次利用。

  以点扩面,为民服务“变暖”。积极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一是社区党总支联合昆明市官渡区博施社工组织服务中心,在安宁市民政局公益创投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美丽庭院”评比颁奖仪式和项目总结活动。由村小组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评选委员会,包组包户进行评选指导,按照评选标准评选产生最美庭院户。二是通过广泛宣传和走访居民征集“最美家庭”故事,广泛听取辖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传播好家风好家训,引导居民和家庭在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以实际行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