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街街道石庄村党委坚持“围绕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全面推行三级党建网格模式,紧抓安宁市南部地区发展机遇,规划形成“一心两带八区一商”的发展布局,深挖滇剧文化,创建出“滇秀石庄”特色品牌,通过“党建+产业”“党建+文化”打造出农业与文化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多年的努力,使得石庄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要素齐备,闯出了一条“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每年的红梨上市前,是石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奕霖最紧张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钱奕霖到省外培训还发现,省外的消费者不太习惯口味偏酸的安宁红梨,导致红梨市场“走不出,拓不宽”。就在这时,钱奕霖认识了云南省农科院的水果专家舒群。
经过嫁接改造的二代红梨,不仅口味比一代甜,产量也比一代高。同时,在水果专家舒群的指导下,村民还在果树下种植羊肚菌,发展林下经济,改造后的梨园“化身”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金土地。
目前,50余户村民入股改造后的梨园,除股金外,梨园每年每亩的务工支出达15000余元,为村民的增收拓宽了途径。
石庄村党委抢抓南部发展机遇,以农村“三变改革”为主导,助推1个经济股份合作社及土地、旅游、置业等5个合作分社成立。
村民紧跟改革步伐,共同出资入股51万元,从“村民”变为“股民”,实现从“单干”到“跟着集体干”的转变。
2023年石庄村五大股份合作社全面运营,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40余万元,较2022年增长60余万元,增长率达49.5%。
说到石庄村集体合作社,绕不开的就是“滇秀石庄”这个“IP”。
石庄村党委深挖文化资源,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育引入”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变文化“软”实力、人才“软”实力为“产业硬实力”。
通过滇剧脸谱绘画体验、滇剧十宴餐饮业培育、滇秀石庄品牌注入以及滇剧文创鲜花饼生产销售、滇剧文化进庭院剧场等,不断铺就“文化兴村”路。
滇剧十宴,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年收入达40余万元。
玫瑰电商实现供、产、销一体化,年收入超38万元。
鲜花饼屋与驻地企业云南巧手鲜花饼公司合作。
在滇剧十宴旁,彩色稻田和赏心悦目的荷塘铺展开来,美丽乡村的本色展露无遗。
从夏种到秋收,彩色稻田为石庄村赋能生态价值,插秧体验、稻田烧烤、秋收体验等等活动,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受乡愁的同时,也让石庄村的村集体在生态与致富中找到平衡。
钱奕霖自豪地告诉记者,2023年春节前,县街街道石庄村举行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200多户农户获得了土地股金和分红共计72.4万元,给村民们送上了新春“大红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庄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是越来越有奔头,在石庄村,这一切的变化与村党委的引领密不可分。
致力于“组织振兴”,石庄村党委创新推进网格包保制度,建立书记包厕所,组长包卫生,妇联执委包庭院的长效机制,党员带头拆旱厕、清“五堆”、退占道、种绿植,每一项工作都是对党员的考验。
全媒记者:龚浩文 唐超 (文/图/视频)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美编:陈书雅
审核:白海 李艳梅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