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禄脿概况:禄脿街道作为安宁工业园区的主要组成片区,距离安宁市区27公里,距离昆明57公里,国土面积113.5平方公里,海拔1800至2590米之间,其中辖区最高点孝母山顶峰海拔2615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69.5%,年平均气温17.4度,年降雨量700至900毫米。禄脿街道下辖8个村(居)委会(禄脿社区、安丰营村、禄脿村、海湾村、艾家营村、庄科村、北冲村、密马龙村),44个村(居)民小组。2024年,街道总户数5205户,总人口13041人,其中农业人口8820人,非农业人口4221人。汉族人口10951人,少数民族人口2090人。民族成份有汉、彝、苗、傣、白、回、哈尼、纳西、傈僳等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彝族和苗族。汉族分布于全街道所有村民委员会,彝族主要居住在海湾村民委员会的阿箐冲村、秧田冲村,禄脿村民委员会的华云村,安丰营村民委员会的云丰村。苗族主要居住在密马龙村民委员会的滑石板村、小松棵村、锅底塘村、梨树箐村、北冲村委会红坡村。
(二)区位交通:东与草铺街道相邻,北与青龙街道毗邻,南与易门县六街镇相连,西与禄丰市土官镇、金山镇、勤丰镇接壤,禄脿作为昆明的西大门,地跨昆明、楚雄、玉溪三地州,昆楚高速、武易高速、G320国道、安易公路、安武公路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昆明通往滇西八州市及缅甸的咽喉要道、商贾重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又是安宁工业园区的主要组成片区。
(三)公共配套:政企共建租赁房小区1个,辖区内建有标准化幼儿园4所(政府性投资建设),标准化建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1所,医院1所,中型超市2个,公益事业型老年活动中心4个,文化公园2个、文化广场2个、高速收费站1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公交车站场1个,规上企业20家,其中包含云南祥丰金麦化工、多氟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昆明风行防水、海湾茶业、云南瓮福祥丰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四)经济发展:2024年,禄脿街道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亿元的1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10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任务90亿元,全年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78.8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7.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6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7亿元的1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000万元的77%;完成工业企业升规任务3户,完成批发业企业1家、服务业企业1家、住宿和餐饮业个体户1家。批发业销售额增长率113.54%,超全年目标任务10%的103.54个百分点;洽谈项目21个,签订重点投资项目8个,签约金额22.7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个。祥丰高塔造粒塔复混肥项目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4.728亿元。
(五)农文旅发展:一是农业产业不断巩固,全年完成粮食种植10953.57亩;蔬菜种植11172亩,总产量2.78万吨,外销量2.52万吨;花卉种植515.4亩,切花总产量9254万枝;葡萄种植2387亩,总产量4400余吨,总产值2400余万元。二是乡村旅游走出新步伐,打造艾家营“绿美乡村”、庄科“党建+红色生态园”、密马龙“花海经济”、海湾茶业观光、阿箐冲“竹林”烧烤5条主题旅游线路,成功举办第九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海湾村委会秧田冲彝族火把节,预计完成旅游收入1980万元。三是带富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实施艾家营、北冲、密马龙三个村202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共产生收益18万元,7个村集体经济村平均经营性收入达73.28万元。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更加精准高效,201户518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3607.96元,同比增长12.13%。排查辖区农村人口收入4661户10100人,预计人均收入达23000元。
(六)党建工作:对照市级要求及街道《“古驿红帆·同心铸禄”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立足抓重点、出亮点、补短板、强基础,制定《2024年基层党建工作方案》,8个方面32个重点任务稳步推进。二是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邀请市级领导讲党课及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4场次,街道、村(社区)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78场次,依托街道党校及各类“线上”“线下”平台培训党员干部5100余人次,推荐申报省级党教片1部,各党组织制定学习计划,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0余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各类宣传和交流活动68场次。三是党建联建共建成效明显。召开各类联建共建会议、活动20次,完成项目清单27个,实现群众“微心愿”和“微小工程”206件;禄脿、土官、六街“三地”共建中,支援扑救土官镇山火4次,联动开展文旅活动2场次。四是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新成立两新党组织1个、企业妇联1个、妇女小组2个,发展共青团员44名,择优发展党员11名,13名村组干部参加学历素质“双提升”计划,打造“螳川先锋”示范党支部、“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各1个。平稳高效完成机构改革,清理议事协调机构46个,对入职不满三年的17名年轻同志实施《禄脿街道年轻干部成长培养计划》,量身定制8方面19项培养措施,着力打造本领过硬“预备队”。五是党管武装坚强有力。高标准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指标任务,规范化建设“三室一库”,设施设备和物资器材配套齐全,扎实推进街道民兵整组,民兵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七)巩固提升乡村治理建设工程:一是建设小花园9个、小菜园6个、美丽庭院100个,种植树木5320株,绿化6310㎡。申报创建“云南省绿美乡镇”已通过昆明市级核查验收,申报创建昆明市绿美乡村4个、安宁市绿美乡村10个。二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纵深开展“清四乱”“河长清河”专项行动,查处涉嫌水环境案件3起,螳螂川—青龙峡断面监测点水质达标;三是配合水务局推进污水管网三期建设(完工率90%),封堵入河排污口1个、整治提升3个;四是整改销号2个疑似“四乱”问题图斑,治理占用河道乱堆问题4个,封停艾家营村委会地下水深井13眼,安丰营村委会4户经营性用水取得取水许可证;五是实施北冲村委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60%;六是高效整改销号昆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体1处;七是查处涉嫌违法占用林地林木林政案件6起,林地征占用植被恢复造林167.48亩,义务植树5.9万株,建设20亩新造林基地1个,申报省级森林乡村1个,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000亩、松毛虫防治23800亩;八是完成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九是;完成马摆公路提升改造、大石凹村公路建设工程;十是完成安丰营村委会上禄脿村3眼深井提升改造及密马龙等7个村委会31个村小组农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93.2%,日供水量2000m³;十一是审批农村宅基地建房25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5户,整改农村自建房疑似危房13栋;十二是完成安丰营片区绿化美化整治提升,完成土地供应373.72亩。
(八)人民福祉持续增强: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个责任”,开展安全检查187家次,排查一般安全隐患问题536项,严密防控风险;开展应急疏散演练9场次,参练人员2000人次,18家单位参加街道应急救援技能竞赛1次,应急处置、救援水平显著提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287轮次,排查矛盾问题199件,化解194件,化解率97.5%;接办各类来信来访交办件122件,办结、回复122件,办结、回复率100%;市级领导到街道开展大接访下访工作4批次,处理协调疑难信访问题3件次,科级领导下访16批次,现场处理涉农、涉林和民生等问题30余件次,刑事警情同比上升29.4%、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8.92%。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投入20万元实施《安宁市禄脿街道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及高考优秀学生奖励办法(试行)》,禄脿学校获评昆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24年普通高中录取率48%,打造语言文字示范村4个。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941人,征收率、覆盖率达参保人数的98.1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722人,6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均服务对象480人次;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新增城镇就业54人(上半年),化解农民工劳务纠纷30余件,协调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6件74.1044万元。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各类文化活动服务8万余人次,“流动书包”服务1620余人次,禄脿豆腐制作技艺列入安宁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禄脿村委会创建为昆明市级“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禄脿街道文化站从云南省乡镇(街道)三级文化站进位为一级文化站,完成全国特级文化站评估定级省市实地复核。
禄脿街道特色
一、禄脿老街
禄脿老街位于安宁市禄脿街道禄脿村委会禄脿村民小组。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禄脿为堡,授征战有功张山为“千户长”。禄脿村旧称“西华街”、俗称老街,是昆明通往滇西七地州直至缅甸等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之一,往来马帮驻店歇脚、商贾云集、清朝至民国马帮及客商川流不息、繁盛之至。街道两边马店、铁匠铺、茶馆、饭馆、杂货铺等店铺林立,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禄脿老街古建筑现存百年,有:道光年间(1821—1850年)建三孔石拱桥,东西走向,三孔不等跨,全长36.2米的清风桥;光绪26年(1900年)张氏阖族集资建张氏祠堂、同年建寨子楼;1810年(根据查阅资料推算)重建的大千寺及清代、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群。
密马龙万寿菊
二、“智慧禄脿”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禄脿街道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智慧化平台建设为抓手、服务群众为宗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绘制智慧禄脿新局面。
(一)科技赋能,网格管理
禄脿街道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打造“智慧禄脿”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根据8个村(社区)地理位置、居民小区分布特点、居民数量等综合因素,将辖区划分成8个三级网格、44个四级网格、4个五级网格(专职),建立从街道到村(社区)到村(居)民小组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三长一员”三级联动管理模式。
(二)健全制度,强化考评
建立网格巡查机制,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街道指挥中心收到问题及时派遣,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接到派单及时解决并反馈,极大提高了办理效率;同时,街道综合指挥平台结合专职网格员日常巡查,村(居)民小组网格员自检自查、网格内发现问题数量、办理问题等情况,每月对各网格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打分。对每个网格实行红、黄、绿“三色”精准管理,并推行“三色”网格限时升级转换督查制,压实落实网格责任。
(三)运作有力,成效显著
通过“智慧禄脿”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有效运行,网格员走近群众,主动和群众沟通交流,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时上报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做到下情上传,涉及集镇管理、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智慧党建、森林防火等领域。截至目前上报普法宣传工作日志25489条,处理网格案件19686条,
三、以“四不留六必治”实现人居环境整治良性循环
禄脿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禄脿街道吴家村以“四不留六必治”为抓手,全面实施“党建+网格化”,推动整治工作“肠梗阻”转变为“正循环”,成效显著,成功创建云南省“省级卫生村”、安宁市级“十二花乡”。
(一)“四不留”统一治理标准
一是整村推进,不留“盲区”。吴家村党支部对照农村人居环境三档村标准,全面推进各项整治工作,确保工作标准一致、工作进度一致、工作成效一致“三个一致”。二是重点攻坚,不留“短板”。针对陈年垃圾、“五堆”问题、粪污乱排三大整治短板,组织党员发动群众开展整治活动72场次,共950余人次参与,动用各类机械设备80余台班,短板问题逐步解决。三是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持续推行“红色网格+人居环境整治”,每名党员联系包保5—8户群众及一片区域,精确划分网格,强化考核评比,确保红色网格全覆盖、起作用。四是“四化”提升,不留“空白”。年内投入资金98万元,硬化停车场、道路760㎡,新增绿化面积2739㎡,种植格桑花等1560㎡,新加装路灯30盏。
(二)“六必治”清零治理难点
一是垃圾必治。清理陈年垃圾49车约441吨,设置垃圾投放点3座,配备垃圾桶15只,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定时清运。二是厕所必治。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村集体额外对改造户厕每座补助1000元,在全街道率先完成改造任务。三是粪污必治。实施一户一策分类宣传、集中整治,加盖排水沟盖板800余米,整治粪污乱排点位6个,清理畜禽粪污55吨。四是“五堆”必治。将“五堆”整治的内容加入村规民约约束全村群众,清除粪堆40余堆,柴堆35余堆,土石堆20余堆。五是“三面”必治。清理地面、墙面、水面垃圾、杂草等496吨,清理河道沟渠3800米,拆除残垣断壁230㎡,收回村民私占集体土地2760㎡,清理乱贴乱画墙面310㎡,绘制乡土画10幅170㎡。六是庭院必治。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小单元推进,定期进行评比公示。群众争先抓好自家庭院整治的氛围日渐浓厚。
(三)“六大变化”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正循环
一是整体从“后进”变为“先进”。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到产业发展壮大、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走在全街道前列。二是党组织从“软弱涣散”变为“坚强堡垒”。党员干部有劲头,治理工作有成效,党组织受到村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三是党员从“一盘沙”变为“一股绳”。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普遍愿意为群众干事,拧成了一股绳。四是干部从“不愿干”变为“抢着干”。从对工作没信心、不愿干,到抢着干、认真干,形成了“越干事、越受益”的良性工作格局。五是群众从“不待见”变为“全拥护”。从群众不待见、干群关系不和谐,到党群同心,干群同向,实现了质的变化。六是环境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从“五堆”泛滥、污水横流,到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省级卫生村”,锻造成昆明市、安宁市各街道参观交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禄脿样板”基地。
(四)以“一网一榜一制度一评选”刷新乡村颜值
艾家营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文明、舒适的乡村环境,以“一网一榜一制度一评选”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颜值”,2021年被评为“昆明市美丽村庄”“安宁市A级景区村庄”“安宁市一村一品”示范村。
1.推行“红色网格+人居环境整治”。村委会制定人居环境整治红色网格包保制度,精确划分网格,明确党员、村民代表及农户庭院包保责任区,确保辖区所有房屋、道路、沟渠都有党员包保。
2.实行“红黑榜+人居环境整治”。村委会强化考核评比,实行“红黑榜”,按“每日记录、每周亮相、每月提醒”的方式进行通报表扬和曝光批评,确保红色网格全覆盖、起作用。
3.执行“村规民约+人居环境整治”。将人居环境整治写入村规民约,通过宣讲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对室内外勤打扫、勤收拾,引导农户对院落内闲置地栽花种草,美化庭院,破除陈规陋习,让乡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
4.试行“庭院评比+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开展以布局美、绿化美、居室美、厨卫美、家风美为主要内容的“最美庭院”系列创建评选活动。通过村民自评申报,邻居互评,党员、村民代表初评,村委会、村小组入户现场打分终评的形式,评选出“最美庭院”。
四、乡村振兴
(一)村企共治共建促发展
1999年,安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落户秧田冲村,为村里发展带来了生机。立足茶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资本、产业优势,建立村企利益连接机制,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后解决秧田冲村村民就业100余人,占整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发展,公司充分践行村企双向服务承诺,通过结对帮扶机制,支持当地公益事业。在秧田冲村随处可见企业援建的公共设施,“兴彝路”、文化广场、人畜饮水管网等设施建设均有企业的资金支持。公司的进驻和发展,为秧田冲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如今,村里人不出远门就能打工赚钱,家家户户的房子也都换成了小砖房,道路修到了家门口,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1000余元增长到18000元,真正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蜕变。
(二)高效灌溉+冷库保鲜,稳住葡萄产业“根基”
经过30年摸索,禄脿街道葡萄种植已成为当地一大主产业,很多农户成为葡萄种植大户。目前已种植有早、中、晚熟三个品系20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000亩。得益于葡萄种植,艾家营村人均纯收从2000年的2360元提升到了2021年的19860元,葡萄产业也成为艾家营村增收致富,迈向“小康”的铺路黄金石。
为确保艾家营辖区内鲜食葡萄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020年来,街道投资526万元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灌溉系统采取“封闭管道供水、刷卡智能取水”模式,设有智能取水桩229座,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葡萄灌溉难题;2022年投资300万元建设集“保鲜+冷储”为一体的冷库项目,库容达300吨,破解了葡萄保鲜期短、运输难的难题,牢牢稳住了葡萄产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