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以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基层减负为契机,聚焦基层治理中人少事多、服务窗口“忙闲不均”等矛盾,通过“一窗受理提质效、集成服务增便利、基层减负释活力”全面推进全市9个街道改革工作,通过集成服务升级便民体验,以基层减负推动效能跃升,开启政务服务新征程。
为破解基层政务服务难题,安宁市从“减窗口、减人员、减流程”三大维度精准发力。
在“减窗口”提效便民方面
安宁市整合线下窗口资源,将9个街道57个部门业务窗口优化为37个综合办事窗口,把社保、医保、民政等原本分散的单设窗口统一纳入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政府”的转变。同时,重塑办理模式,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功能,构建起“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高效服务模式,实现一窗通办。此外,综合窗口还立足群众需求,集成咨询指导、帮办代办等多项服务,让“一个窗口全搞定”成为群众办事的新常态。
在“减人员”减负赋能上
安宁市坚持需求导向,依据各街道服务群众需求及办件量,科学合理配置窗口人员,将9个街道窗口人员从56名精简至39名,促使更多干部走出窗口,深入一线主动服务企业群众。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安宁市通过以会代训、专题交流等多样化形式,对39名综窗人员开展全覆盖“全科”培训,助力其从“专科”向“全科”转变。同时,建立综合窗口组长责任制,强化日常管理,统筹协调人员排班与业务调配,打造出一支高效的“全科型”服务团队。
在“减流程”优服提质进程中
安宁市统一业务流程,建立完善“一窗通办”业务标准,推行“统一咨询、一次告知”等高效模式,减少群众办事奔波。通过将40个高频事项办事指南以二维码形式呈现,明确办理时限,方便企业群众快速获取信息。此外,各街道组建专业帮办代办团队,动态梳理公布帮代办事项清单,为企业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自团队组建以来,已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100余件次。
这些扎实有力的改革举措,让安宁市基层政务服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后,街道承接约11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养老保险、就业登记等约40个高频事项“一窗通办”,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短约35%,真正告别在多个部门窗口来回奔波的历史,便民服务全面升级。
综合窗口改革带来的不仅是窗口数量的变化,更是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改革有效打破乡镇(街道)服务人员被窗口束缚的困局,窗口日均办件量达20余件,办理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解决了窗口工作量不均衡问题。同时,服务窗口缩减35%,窗口工作人员减少33.9%,行政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成本大幅降低。
此前,窗口人员分属多部门管理,基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改革后,39名综合窗口人员由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窗口设置、服务规范、工作纪律实现统一,全方位监督考核机制促使各业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畅通了基层服务“微循环”。今年以来,综合窗口近12000件办件均按时办结,实现企业群众负面反映和投诉“零记录”。
全媒记者:杨宗艳(文)美编:魏圆 审核:白海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