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中高原的暖阳下,凤仪村的千亩智能温室大棚宛如一片“彩虹花海”——靛蓝的腊梅与明黄的向日葵交相辉映,粉色绣球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冷链物流车穿梭其间,将带着晨露的鲜切花发往全国,成为云南“美丽经济”版图上的耀眼新星。
走进凤仪村梦金鹏花卉公司的智能温室,管理人员李师傅按动按钮,棚内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即刻启动,水肥一体化装置精准灌溉,一氧化碳管网间断性供养,净化设备处理水肥回流使用。花棚内,工人忙着采摘鲜切花;打包车间里,每天6000扎鲜花经封装后,便源源不断运往斗南交易市场。这一幕幕,正是凤仪村花卉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沿着凤仪村的“花香长廊”漫步,处处可见产业延伸的新突破:昔日荒地变身每亩年产值3000元的“宝地”,200 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村里的厨师月薪涨到4500元,成了抢手的稀缺人才;1020名“新农人”通过电商平台,将鲜切花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治理层面。凤仪村创新“村民议事会”机制,企业代表与种植户每月齐聚一堂,围绕村庄治理、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磋商。2024年,这一机制累计化解用工纠纷、渠道冲突等问题5件,为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凤仪村的实践印证科技赋能是传统农业突围的关键,智能化和品牌化让“土特产”变身“潮品”;产业振兴需与基层治理创新同频共振,将经济收益转化为治理效能。从“传统花农”到“现代花商”,凤仪村以科技创新为笔、村企共治为墨,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绘就了“一朵花带活一个村”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