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党龄,逝去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仰;50载峥嵘岁月,改变的是年龄,不改的是使命。李同清同志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50余年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
李同清出生于1947年7月,年少时便常听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的英勇事迹,英雄气概在他心中埋下参军报国的种子。1971年1月,他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炮兵连战士。军营里,他把对英雄的崇敬化作训练动力,无论烈日下的队列操练,还是寒风中的火炮操作,始终以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他紧跟部队政治学习步伐,一字一句研读党的理论,从内心深处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融入每一次训练、每一项任务。
1975年6月,经过组织考验,李同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对着党旗许下的誓言,成为他此后一生的行动指南。1976年4月,五年军旅生涯画上句点,这段时光不仅锤炼了他钢铁般的纪律意识,更塑造了他“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底色。
同年10月,李同清与在樟富营小学任教的妻子来到东山村小组,担任党小组干部。那时,这份工作每月仅有30元生活补贴,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从不把“干部”当头衔,而是当作服务村民的“身份牌”:白天处理小组事务,调解邻里纠纷、落实政策通知,忙得脚不沾地;傍晚回家,又默默扛起家里的农活和家务,不让教书繁忙的妻子多操心。
在那个物资尚不充裕的年代,带领生产队队员上山砍树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寒冬挖秧田,冰冷的水让人望而却步,他二话不说挽起裤腿率先踏入水中,“党员就该冲在前”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1976年至1988年的十二年间,他扎根东山村的泥土,用脚步丈量村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回应村民每一个期盼,把基层党员的责任担当写在田埂上、刻在村民心坎里。
1993年,李同清以安宁县乡(镇)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进会场。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村民的信任,更是他多年来以真心换真心的见证——他始终记得,自己从群众中来,要到群众中去。即便退任后,李同清对党的赤诚丝毫未减,支部活动几乎从不缺席,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员先进性。这份始终与党组织思想同心、行动同步的坚守,让他身上的党员先进性愈发鲜明,也让“共产党员”四个字在平凡生活中闪耀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