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中学学子守护温泉摩崖石刻
在云南省安宁市螳螂川东岸的凤山崖壁上,绵延600余米的摩崖石刻群如同一部凝固的历史长卷,静静诉说着明清至近代500余年的文化故事。这些被岁月雕琢的“石头史书”,于2019年荣登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成为安宁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然而,自然风化的侵蚀与人为活动的干扰,正悄然威胁着它们的存续......
安宁中学初2026届4班的同学们以“温泉摩崖石刻群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活动开始之前,同学们在班主任和社会实践活动课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根据所关注的社会问题,选定课题,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调研活动。活动初期,同学们化身“文化侦探”,通过发放848份市民问卷、走访文旅局及博物馆等权威部门,全面梳理了石刻保护的现状与困境。调研结果显示:88%的受访市民认为对温泉摩崖石刻的保护和传承很有必要,但三分之一的市民对其知之甚少,保护意识亟待提升。经过调查与走访,同学们找出了石刻保护的三大难题。一是自然侵蚀的严峻考验;二是人为破坏的频发乱象,三是传承断层的隐忧,年轻一代对石刻历史的认知普遍薄弱,传统拓印技艺面临可能失传的危机。面对挑战,同学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创新之道。他们提出了“石刻文化进校园”的创意方案。开展跨学科学习及研学活动,如语文课上学习石刻文化、书法课上临摹石刻文字、美术课上学习拓印技艺、地理课上分析岩层成分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石刻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
为了保护与传承石刻文化,同学们化身“文保小卫士”,将保护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开展志愿巡查每周分组对石刻进行巡查,记录风化情况,协助清理周边环境,用双脚丈量历史的痕迹,用双手守护文化的尊严。同学们还积极到社区进行宣讲,在温泉街道举办拓印体验活动,向居民发放保护倡议书,通过互动体验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让文化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此外,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向文旅局提交相关建议草案,建议设立AI监控系统与举报奖励制度,用智慧为文化保护保驾护航。同学们还提出了“家校共护”理念,通过大手拉小手,让保护意识融入家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安宁中学“摩崖石刻”小队按“问题与目标、最好的参考方案、我们的方案、我们的行动计划”四个部分制作展板。同学们团结协作,努力通过展板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推广保护并传承安宁温泉摩崖石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