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岳村委会小龙洞村小组,79岁的马玉帮轻轻擦拭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枚勋章承载着他从军营到讲台、从青丝到白发的信仰足迹——半个世纪前,他用青春守卫山河;半个世纪后,他以余生浇灌故土。
1970年,18岁的马玉帮怀揣保家卫国的梦想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经过3个月紧张严格的新兵集训,他被分配到昆明军区炮兵第四师,担任炮兵通讯兵。
“作为通讯兵,关键时候必须顶得上,要以最快速度把信件安全送到前线!”每当接到紧急任务,他便和战友们徒步翻山越岭,将信件送达前沿阵地。盛夏,烈日灼烤脊背;严冬,寒气浸透单薄的军装,正是这风雨无阻的跋涉,锤炼出他“任务重于生命”的钢铁意志。服役期间,他连续7年担任通讯兵班长,更因表现突出被党组织“突击发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至今铭记老师长的嘱托:“沉住气!山再高,也高不过使命!”这份信念,成为他军营岁月里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
7年军旅生涯,让马玉帮深刻领悟了“共产党员”的分量: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的总是党员;深夜哨位上,挺立如松的是党员;急行军时,抢扛双份背包的还是党员……这些鲜活的身影在他心中烙下深深印记,熔铸成一生追寻的理想信念。
1977年,马玉帮光荣退役,面对人生新起点,他没有选择安逸生活,而是将目光投向家乡的教育事业。在他看来,知识是改变家乡孩子命运的关键,深思熟虑后,他毅然返乡从教,承担起语文、数学等多学科教学工作。
教学中,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他还创造性地将军事化管理理念融入教学:通过“队列训练”培养纪律意识,用“阶段总结反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借“团队协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兵老师”。
8年辛勤耕耘,结出了改变一方水土的硕果:他的学生中,有的考上大学走出乡村,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有的回到家乡,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乡村教育奋斗。曾经的文化洼地焕发新颜,五岳的学子如繁星般闪耀在各行各业。
“党员身份是一辈子的责任状!”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如同一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服务家乡的第一线。2013年,龙洞河五岳段提升改造工程启动,面对河道修筑需无偿征用土地的难题,他顶着家人的不解,带头让出自家土地。这无声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村民们纷纷响应,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趁身体还硬朗,多干点活既能锻炼筋骨,也能为村里出份力。”作为村小组包保责任党员,他发挥经验与威望优势,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组织生活、环境整治等工作。为村内事务出谋划策,做好“传帮带”,以实际行动践行老党员的先锋承诺,他的精神如不熄的火炬,激励着青年党员奋勇向前。
从绿色军营到三尺讲台,再到扎根乡土服务群众,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担当。“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凝视着胸前金红相间的纪念章,马玉帮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