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街古建探秘指南王仁求碑藏着最生动的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2 14:21 浏览次数:0
字号:[ ]

“唐代河东守,周朝圣历时。土花封绿字,石发批金碑。”杨慎笔下的王仁求碑,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着太多等待被探寻的故事。

王仁求碑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6米,由坚实的砂石制成,底部的屃屭座长2.6米,高0.89米,沉稳地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历史。碑额上“大周故河东州刺使之碑”10个大字苍劲有力,上方浮雕的双龙及佛像一龛,更添庄重与神秘,仿佛在守护着碑文中的千年秘密。

碑文是了解王仁求碑的关键。它由成都闾丘均撰文,王仁求之子王善宝书丹,正书34行,行17—51字不等,合计1638字。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王仁求的生平事迹,更藏着诸多正史未载的史实。王仁求作为西爨白蛮大姓酋长,心系唐朝疆土,曾建议唐廷设置姚府以西20余州并积极开发管理。在唐咸亨年间,面对阳瓜州刺史蒙俭对姚州的军事进攻,他率领劲旅奋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可惜的是,咸亨五年(公元674年),44岁的王仁求病殁。24年后,其子王善宝为纪念父亲,特立此碑,字里行间满是“感念追远,永言孝恩”的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碑文中还使用了武则天创造的新字,为研究唐代云南边疆的治理、政令实施以及民族关系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书法“雄健淳朴,仍存晋魏风味”,“词旨宏丽,询初唐风格”,历来备受录碑者好评,在书法艺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来县街,除了在王仁求碑感受历史的厚重,还能有不少精彩体验。县街的美食充满了乡土风味,像当地的农家菜,新鲜的蔬菜从田间直接到餐桌,简单的烹饪方式就能凸显食材的本味,让你和孩子品尝到最纯粹的农家味道。要是赶上逢2、6的赶集日,那更是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吃、水果蔬菜,能让你感受到浓浓的市井气息和地方特色。

当你踏入这片墓园,站在碑前,指尖轻触那历经岁月打磨的石面,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千年时光沉淀下来的宁静与厚重,等待着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前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