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数字游民”旅居变共创 激活“人才引力波”

发布时间:2025-07-29 14:11 浏览次数:0
字号:[ ]

作为全省首个“数字游民”人才驿站,安宁市创新构建“供需对接、联席共创、考核问效”三大机制,深挖“上山聚·下山去”系列活动品牌,推动“数字游民”从“临时旅居”向“深度共创”跃升,形成“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城乡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截至今年6月,累计吸引全球10余国130名“数字游民”驻留,促成14个合作项目落地,带动35名村民就业。

供需对接:精准匹配人才与地方需求

安宁市以“三张清单”为抓手,实现人才资源与地方发展的双向精准赋能。摸准人才需求清单:设立专员与信息直报点,提供生产创作、就医就业、政策咨询等“保姆式”服务;打造“拎包入住”公寓与创业空间,给予零门槛入驻、免费游览景区等优待。整合人才资源清单:通过问卷访谈,梳理“数字游民”技能特长与服务意向,建成覆盖文旅策划、电商运营、设计研发等领域的资源库,汇聚文旅投资人、乡村创客等多元人才。小红书“种草”龙山风景照,吸引厦门辞职旅居的谭鑫“顺着网线”来到安宁,仅半个月便通过驿站远程完成3单境外旅行定制交易。梳理区域紧缺需求目录:引导“数字游民”以无偿或低偿方式参与社区治理、城市营销,聚焦乡村旅游开发、农产品电商等领域提炼项目。盘活龙山村闲置资产,带动龙山村人气飙升。农家乐生意火爆,村民通过提供保洁服务、售卖农产品等方式月增收2000至3000元,实现闲置资产、人才技能与村民增收的精准对接。

联席共创:活动驱动“政企才”深度融合

通过“上山聚”汇智与“下山去”实践,促进智力碰撞与成果落地转化。“上山聚”汇智谋发展:定期组织宣传、文旅、投促等部门与“数字游民”开展联席座谈、头脑风暴、项目共创。6月围绕“乡村旅游、直播带货、文化传承”主题活动,产出20个创新方案,同步举办交流座谈与社群活动,拓展人才“朋友圈”,促进资源整合。“下山去”实践促转化:组织“数字游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人才看安宁”活动。“数字游民”团队深入八街街道,通过IP打造与直播带货助力食用玫瑰产业开拓电商路径,实现网络销售快速增长,在洪盛农业试点,挖掘产业故事、设计创意包装,打造“数字游民+农业”合作样板,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

考核问效:闭环管理保障成果转化

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确保机制长效运行与项目可持续。平台运行问效:制定《驿站运行管理办法》,跟踪调研作用发挥,以奖代补优化“办公+生活+服务”综合园区生态,打造全球“数字游民”聚集地。共创项目问效:从需求匹配度、执行完整度、服务满意度等维度回访项目,推动优质项目品牌化。“数字游民”参与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文创开发等项目已形成“数字技术+乡村产业”示范效应。服务专员问效:聚焦联络服务时效与质量,建立跟进指导机制,优化“政企才”融合平台。提升服务精准度增强归属感,推动“数字游民”从“过客”变“共创者”。入驻“数字游民”主动利用社交平台与公众号资源,为村民的山核桃、土豆等农产品代言,开辟直通北上广的线上销路,使深山土货变身畅销商品。

从“旅居办公”到“深度共创”,安宁市以“三机制”为抓手,让闲置农房变身艺术园区、普通村民成为服务能手、深山土货走向都市餐桌、远方游民化身乡村创客,实现“数字游民”人才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人才引力波”,成功塑造独具特色的“旅居共创”安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