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如今路重新硬化了,走起来踏实又舒服,闲时还能去新建的议事亭与邻里一起聊聊村庄发展,心里敞亮得很!”右所村村民王大爷踩着新硬化的路面,脸上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这一切可喜的变化,都源于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在右所村的落地生根,一条用民生温度编织的幸福线,正让这个小村庄焕发着崭新的生机。
靶向发力,让需求清单接“地气”。右所村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将前期调研走访作为项目精准落地的“敲门砖”。村“两委”干部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精准梳理群众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想法,广泛征集群众对道路硬化、休闲设施、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诉求和建议。经过梳理汇总,村民对“翻新村间路、添个歇脚地、种些花草树”的呼声最高。结合村民意愿,村“两委”牵头制定项目规划,明确将重新硬化村间道路和闲置空地利用作为核心建设内容,让项目真正跟着群众需求走。
精细督导,让项目推进有“速度”。申报审批后,成立由街道项目负责人、村“两委”干部、小组干部、党员代表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在项目实施前期、中期、后期等环节全程跟进督导,精准掌握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村“两委”与施工单位、街道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细化各阶段任务清单,明确道路硬化、休闲亭建设、绿化种植等环节的完成时间节点。同时,建立施工方、村委、村民代表“三方协调”沟通机制,不定期召开“碰头会”,第一时间解决建材运输、场地协调等施工难题。
凝心聚力,让共建热潮有“温度”。项目启动后,通过村民大会、微信群宣传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项目筹资、投劳、监督和后续管护的积极性,让大家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家园改造”中,村民自发捐资16350元,社会爱心人士捐资15500元,点滴爱心汇聚成项目推进的动力。在绿化种植环节,10余名老年人更是主动请缨,无偿帮忙栽种花草树木,挥锹培土、浇水灌溉,忙碌的身影成为村里最动人的风景,村干部全程做好协调服务,确保施工材料及时到位、建设环节有序推进,让群众的参与热情转化为项目加速落地的实效。此次项目,路面硬化全长1300m,总面积7012m²,新增绿化和补种面积1210m²,新建议事亭1个。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右所村将继续倾听群众心声,把更多群众期盼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奖补项目真正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