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党员,只要家人还支持,只要我还能动,就想一直做下去,安安静静地把温暖递出去就好。”
这是安宁一小党员、教师贾建荣在帮助别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30年的从教经历,他用专业知识托举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也用爱心和善意续写了孩子们的未来。
1995年,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的贾建荣踏上讲台,这一站就是30年。粉笔灰落满肩头、浸染白头的日子里,他不仅教学生课本里的知识,更用耐心托举起69个孩子的市级以上获奖证书。工作之余,他考了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证,甚至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就想给孩子们多撑一把伞。
“被帮助过的人生”是他爱心奉献的起点,贾建荣在儿时那段艰难岁月里得到过他人的无私帮助,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这段“被帮助过”的经历并非尘封的往事,而是他人生价值的重要支柱和行动指南。
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冲锋在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怀揣感恩之心,义无反顾地选择用自己的行动去“续写”这份帮助的力量。2008年,他开始定向资助一名困难学生直至工作,看着这个孩子从面临辍学到走上工作岗位,他忽然明白:善意能长成参天大树。
他的帮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长期持续的付出。2017年,贾建荣又开始资助农村在校大学生,至今已累计帮助了23名孩子,花费了30多万元,对于一个普通教师而言,30多万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家人的支持、坚守的初心,给了他前行的动力。
贾建荣的爱心成了一缕缕暖阳,洒在了这些孩子的成长路上。2020年冬天,这缕暖阳洒向了安宁市特殊学校。贾建荣带着冬装第一次走进班级,看着39个孩子怯生生接过衣物的模样,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的决心。每年,他都会带着新衣服、新文具去看望这群特殊的孩子。从一开始的陌生胆怯,到后来会跑着笑着拥抱他们的“贾老师”,时间证明了爱意能传递,也能温暖这群孩子的内心。作为一名党员,这些行动不仅是提供物质支持,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传递尊重、接纳与温暖的信号。
2023年3月,贾建荣开始帮助一六街小学的小明(化名)同学,同年,与教体系统其他5名安宁、昆明市级“好人”“道德模范”一起,成立了“星星点灯”志愿服务队,全力承担小明(化名)及其上幼儿园弟弟的学习、生活费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贾建荣的故事是“善的循环”,爱心与善意的接力传递放大了爱的能量。他的坚持如同一股涓涓暖流,让困难学子和特殊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贾建荣用党员初心、无私善良的人格底色“续写被帮助过的人生”,将个人行动升华为服务社会的大爱动力,为孩子们带去了帮助和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全媒记者:李希晓 龚浩文 美编:魏圆 审核:白海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