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安宁动态
银龄触网“不迷路”:新村社区银龄互助情景教学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发布时间:2025-08-22 11:01
编辑:安宁市金方街道办事处    来源:安宁市人民政府

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既享受科技便利又守住“钱袋子”?在安宁市民政局、金方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支持下,老年友好型试点社区——金方街道新村社区联合安宁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以“学习情境介入”为核心,积极发动社区银龄志愿者力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通过就医挂号、视频聊天、天气查询等3类生活应用场景,帮助社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障碍。

首期课程精准化、沉浸式陪伴赋能16名社区老人,课后社工针对老年人提出的“手机卡顿”等新需求快速响应,形成“教学-实践-反馈”闭环服务模式。

“您看这个‘安宁市医疗共同体’小程序,点这里点击预约挂号、选医院科室,再选医生、确定时间缴纳挂号费后就预约成功了!”社工小王和社区银龄志愿者协作举着手机一步步演示,73岁的张大妈眯着眼睛反复练习,15分钟后终于成功预约到中医院的专家号。“以前总觉得手机挂号是年轻人的事,现在连缴费都能自己搞定!”张大妈举着手机向老伙伴们展示预约成功的页面,笑得合不拢嘴。

学习过程中老人们热情高涨,不少学员认真记录关键步骤笔记,遇疑及时提问,部分老人掌握技能后当场尝试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整体氛围热烈融洽。

首期课程打破传统理论教学,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数字生活体验馆”。核心教学环节聚焦老年人高频需求,系统讲解了微信视频通话、查看天气预报、预约挂号三大实用技能。

“家里人教我很多次了,都说简单,但我还是没学会,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在社区需求评估阶段上今年76岁的王爷爷的话启发了项目组的思路——发掘社区老年人中的“技术达人”,培育本土化助教力量。

本期联合社区定向招募了三名社区银龄志愿者,以协作者的身份分享老年人使用手机困惑咨询并为如何用简要易理解的方法教老人操作提出金点子,形成“以老带老”的互助模式。银龄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他们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老年学员解答操作难题,拉近了彼此距离。

这种“同伴式教学”不仅增强了老年人的学习信心,也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这种由老年群体内部形成的知识传递模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社区老年人的凝聚力和参与感,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期课程结束2小时后,社区“银龄互助群”里消息传来:“老师,请指导一下清理手机内存的步骤操作,谢谢。”社工团队半小时火速梳理查阅反馈易于学习的“清理手机内存示范视频”发到群内。

此外,社工团队也计划持续征集学员们的课后反馈,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通过微信群的互动交流,社区与学员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不仅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也为老年学员提供了持续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支持平台。

“陪伴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不是教他们用手机,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尊严和便利。”这是项目组成员一致达成的共识。此次活动有效帮助老年人掌握了核心手机操作技能,缓解了“数字鸿沟”带来的困扰,同时促进了老年群体间的互动交流与互帮互助,进一步营造了和谐、温暖的社区氛围。手机不再是“复杂机器”,而是连接亲情、守护安全的“智慧伙伴”。

新村社区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技术适配到老人生活的褶皱里,用耐心和温度化解数字焦虑,才能真正实现“银龄触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