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以来,安宁市招标投标进场交易项目56个,交易金额52213.52万元,合计节约资金8026.52万元,节约率为13.32%。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理和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要求,切实提升招标投标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和案件管理水平,安宁市制定了招标投标投诉处理“一诉一档”工作机制,旨在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痕迹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投诉处理工作的规范性、透明度和效能。
一、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一)制定工作制度。结合上级要求和安宁市实际,出台了《安宁市招标投标投诉处理“一诉一档”工作方案》,明确案件登记、材料归档、责任分工、督办反馈等环节流程。
(二)全要素模板化。建立“一案一档、一诉一档”档案管理办法,精心设计涵盖受理、调查、决定等环节的全套标准化文书模板与证据清单,确保处理过程的规范性与一致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裁量空间。
(三)健全责任机制。明确牵头科室和相关责任人员,形成“谁经办、谁负责”的工作要求。
(四)前置服务,构建“源头防控”生态屏障。一是建立投诉预警机制,建立与交易中心、招标代理机构的联动机制,对项目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将监管关口前移。二是政策精准宣导,通过每季度对外公布“公共资源交易典型案例解析”形式,主动向采购人、代理机构和投标人宣导政策边界和风险点,化“潜在投诉”为“事前咨询”,从源头上减少争议发生。
二、实践探索与运用
(一)完善信息台账。建立“一诉一档”案件台账,涵盖案件来源、诉求、处理过程、结果归档等要素,实现全过程留痕。
(二)推动数字化管理。运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集,提升调取和统计效率。
(三)加强风险防控。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注重分析争议焦点,形成风险提示,推动制度改进。
(四)注重经验推广。通过典型案例整理,建立案例库和风险防控清单,为后续招投标工作提供借鉴。
三、工作成效与总结
(一)实现“体系化”能力储备
成功锻造了一套成熟完备的投诉处理工作体系,解决了“平时无准备,急时打乱仗”的难题,实现了从“0”到“1”的系统性能力跨越。
(二)形成“强有力”的规则威慑
“一诉一档”机制的广泛宣传,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倒逼招标采购各方主体更加敬畏规则、规范操作,提升了整体交易质量,这是实现“零投诉”的重要环境因素。
(三)锻炼“专业化”的监管队伍
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诉受理、归档机制,锻炼监管人员成为熟悉全流程、掌握调查技巧、能出具专业文书的“实战型”监管者,不断提升监管队伍整体专业素养。
(四)实现“一诉一档”工作标准化
处理投诉及归档过程中,将制度固化于流程,将标准内嵌于制度,确保机制执行不走样、可追溯,奠定标准化监管的坚实基础。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强化制度执行,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定期开展督查,确保“一诉一档”制度落实。同时注重成果运用,建立案件复盘机制,形成风险防控指引,推动招投标管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