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青年看安宁(三):石庄滇剧
这个夏天,安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安宁市委、安宁市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之“安宁青年看安宁”文旅短视频展示活动。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返乡青年学子踊跃参与。他们用镜头记录安宁,展示安宁。
今天,展播此次活动二等奖作品《百年戏韵,薪火相传》
须生,青衣,花旦,文丑,小生。看到这些角色你会想到什么?今天我们谈一谈滇剧,在安宁以南的石庄村里滇剧这项传承上百年的艺术正蓬勃发展。村中央的老戏台修葺一新,非遗传习馆的名字静静立着,风过都带些旧时光的温软,粉黛轻点,眉眼间便有了戏生的韵,彩绸轻扰,衣角似裹着百年的风,镜光里是新添的青春气,也是传了一代又一代的滇剧魂,锣鼓声配着弦音,让人心头一震,台上二人,执刀握枪,立时身姿端凝,刀落枪迎,相击有声,滇剧唱腔随起,婉转穿空,足尖骤起,如惊鸿掠水,带起一阵风,眼角眉梢自有戏成,眸光斜挑,藏着几分机警,忽而一凝,又透着锐,锣鼓渐促,似落珠玉盘,声声紧叠,枪影乍分乍合,转身旋跃间,身影灵动如花,每一转一式,都见着了规矩里的巧,滇剧传承和发展的背后是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反复的打磨与练习,一点一点铸造出,台上那一分钟的从容与光亮,阳光下的粉粒浮沉,都成了点亮戏台的星子,年轻的肩膀扛起老戏的韵,指尖捏着的不仅仅是枪杆与粉扑,更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精气神,石庄村戏剧书院牌匾下映着的是,滇剧传承发展的重任,展馆里的头饰在光下流转,珍珠颤成细碎的星,弹簧支起的彩珠晃着旧时的艳色,每一粒光,每一抹艳,都藏着滇剧的魂,如今它们醒着,正等新传承人戴上,让戏台重启风华,党的引领如明灯,照亮滇剧复兴路,让千年古脉活在乡间,走出乡间,更盼年轻身影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以青春之力续写传承,让这粉墨春秋既牵乡愁,又托乡村振兴的光,把文化扎进沃土,开出家乡好日子的花,多数年轻人暂时品不出滇剧的妙,惟愿这百年戏脉能被更多人瞥见,只盼薪火不绝,让老手艺在时光里,慢慢扎根,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