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安宁撤县设市三十周年,在“团结奋进、求实拼搏、乐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安宁精神指引下,安宁走向了现代产业新城和宜居花园城市的发展道路,三十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也是一幅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更是禄脿街道与安宁共同成长的三十周年。今天,让我们走进禄脿街道艾家营村委会。禄脿街道艾家营村委会借安宁变革的东风,围绕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在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上靶向发力,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宜居宜业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艾家营村属于纯农业村,过去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低,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两委在引领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一直积极求索,到各地考察学习,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实践,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将目光转向了葡萄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艾家营葡萄产业已经从鲜果种植逐渐发展到包装葡萄干的加工销售,实现了产业链提质升级,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0元。回顾产业发展路,实现转型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在项目建设方面,村党委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立葡萄交易市场、冷库、厂房,走出了盘活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同时,又将视野转向更大的市场,创立村集体领办企业“艾康农业有限公司”,承接初级加工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在农技提升方面,艾家营村党委按照“帮、带、引”的模式,通过挖掘培养“田秀才”、农业产业“CEO”等土专家人才力量,建立“草根”营销队、党员种养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党员科技特派员等队伍,与技术弱势群众一对一产业“接亲”帮扶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术和鲜果葡萄的品质,使得种植农户的收入逐年增加。
村民幸福离不开绿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是绿美乡村建设必要手段
“出村赶集要是遇上雨天,就得带两双鞋,道路泥泞混杂着牲畜的粪污,让人根本没法儿下脚。”村民王大姐介绍说。“如今宽阔的路面,花团锦簇的背街小巷,放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的。”这番变化的背后,是艾家营村党委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生动实践。自2020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艾家营村党委启动了“三把刷子”工程,一是做好保洁员管理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洁员奖惩考核管理制度,做到各村小组村庄环境卫生保洁“一日一小扫,三日一大扫”;二是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开展捐资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率先捐盆栽花草扮靓美丽乡村,在整个2021年中,全村各组党员群众共计捐资16万元,捐盆栽花草2000余盆,为刷新各村组“颜值”注入动能;三是村、组党组织将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开展以布局美、绿化美、居室美、厨卫美、家风美为主要内容的“最美庭院”系列创建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引导村民摆脱了陈规陋习,为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四是每个村小组自行统筹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对各村小组雨污沟渠、村间路埂、荒废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与美化,同时利用每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对卫生死角清理整治,并且进行“增绿补绿”;六是村委会自行购买了垃圾清运车辆,配置了专职清运人员对全村农户生活垃圾进行日产日清。如今的艾家营,实现了从“一村美”到“家家美”,从“生态美”到“人文美”,村民们的幸福感得到实质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