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街街道太阳冲村小组借“蜂”兴产业
金秋九月,层林尽染。县街街道王家庄村委会太阳冲村小组的山林间,一排排蜂箱沿坡而列,成群结队的小蜜蜂穿梭于花丛中,嗡嗡作响。村小组组长朱智众头戴防蜂帽,正查看蜂箱内的储蜜情况。“这蜜脾已经有密凝结了,再过一个多月就能割蜜。”话语间满是欢喜。
太阳冲的这份“甜蜜”,源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里群山环抱、林海苍翠,从春天的油菜花到秋冬的山野百花,蜜源植物随四季更迭次第绽放,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花蜜。
依托这份生态馈赠,当地农户早有养蜂传统,可长期以来“零星散养”的模式,让甜蜜事业始终“长不大”。“以前几户人家零星养几箱,没技术、没销路,蜂蜜再好也卖不上价。”村小组组长朱智众坦言。
而转机,源于一场 “取经之旅”。为破解产业发展困局,县街街道组织村干部及部分党员群众外出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正是这次机会,朱智众系统学习到了蜜蜂养殖、病虫害防治、科学取蜜等专业技术。“以前养蜂基本靠运气,学了技术才知道,蜂群密度、取蜜时机、蜂群管理,处处是学问。” 朱智众说。
学成归来的朱智众,看着村里闲置的山林和优质蜜源,一个“借蜂兴村”的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为带动村小组集体经济发展,朱智众率先“试水”,个人养殖了50箱蜜蜂,并将专业知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当地的养殖方法。眼见蜂箱中的蜜脾日渐饱满,他信心倍增,主动将自家蜂群作为“种源基地”,为村集体筹建蜜蜂养殖厂提供优质蜂种。在他的带动下,村小组整合了闲置山地,建起一个小型养殖场,推动太阳冲蜜蜂养殖从“零散养殖”迈向“集体经营”。
如今,太阳冲蜜蜂养殖厂虽刚起步、产量有限,却凭借生态蜜源带来的上乘品质,吸引收购商主动上门,以每公斤260元收购。目前,太阳冲有春蜜、夏秋蜜、冬蜜,不同季节的蜂蜜各有风味。
去年我们在村里办了个蜂蜜节,割下来的蜜卖了一万多元,比种传统农作物还高,发展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会越来越多。”朱智众言语里满是信心。
从“沉睡山林”到“甜蜜工坊”,从“集体经济薄弱”到“特色产业起步”,小小的蜜蜂正成为太阳冲激活生态价值、壮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