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贯彻全会精神 云岭一线见闻 | 一窗通办解民忧 安宁服务润民心
发布时间:2025-11-21 13:16
编辑:安宁市人民政府    来源:魅力安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近日,安宁市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布局进行全面优化调整,以“空间重构”为核心抓手推动服务升级,实现政务服务效能与群众体验感的双重提升,让政务服务的便捷与温暖浸润民生,在优化营商环境、深耕民生服务的实践中,书写共同富裕背景下政务为民、芳华永续的安宁篇章。

  分层分区破解“跑腿难题”

  针对传统窗口“忙闲不均”“部门壁垒”导致的办事效率低、群众跑腿多等问题,安宁主动谋划窗口布局系统性重构,推动政务服务从“分散办理”向“集成服务”转型。

  此次调整彻底取消传统按部门分散设窗的模式,构建起“一楼民生服务、二楼涉企服务、四楼医社集合”的分层分区服务体系,各楼层功能定位清晰、服务动线顺畅。

  走进安宁市便民服务中心一楼,明亮的大厅里暖意融融。民生事项综合服务区秩序井然,水、电、气、广播电视、公交等民生服务标识清晰醒目,几位市民正快速办结业务,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大厅中央,“综合窗口”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蓝色标牌格外醒目,工作人员正耐心为群众答疑指引。不远处,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的业务办理专区划分明确,每个专区都配有导办员。一位女士在综合窗口同时办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笑着说:“太方便了!不用跑多个窗口,也不用重复提交材料,一个窗口几分钟就全部办完了!”整个一楼忙而不乱,“即来即办、快办快走”的氛围扑面而来。

  上至二楼,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多部门窗口集中排布,电子屏上滚动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注销登记、不动产抵押等高频业务指南,高效便捷的服务让“集约办理、少跑快办”成为真切体验。

  四楼医社事项综合服务区窗口前,不少群众正在办理长期护理险、特慢病登记、失业保险等业务,工作人员熟练地核对信息、录入系统,偶尔轻声与办事群众沟通确认。在这里,全流程的医社服务集中呈现,大幅缩短企业群众的办事时间,让“一层联办、便捷高效”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顺畅流程。

  精准服务回应急难愁盼

  考虑到民生事项服务对象中,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占比近 30%,安宁特意将民生窗口集中设在一楼,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爬楼梯难、携带资料往返累”的困扰。同时,在一楼配套设置无障碍通道、母婴室、自助查询电脑等便民设施,安排专人协助特殊群体填写表单、操作自助设备,打破特殊群体的办事“技术壁垒”与“行动障碍”,进一步降低办事门槛。此外,一楼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持续提供全天候自助办理服务,满足群众“错峰办事”需求;“高效办成一件事”咨询专区随时为群众解疑释惑,让不同需求、不同群体的办事群众,都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 “安心办”政务服务。此次窗口布局优化只是安宁市政务服务改革的缩影。

  近年来,安宁始终锚定“便民利企”目标,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让政务服务从“线下奔波”走向“网上便捷”,从 “多头受理”升级为“一窗通办”,“安心办”品牌越擦越亮,每一次升级都藏着对群众需求的回应,用看得见的变化书写着政务服务的温暖答卷。

  在服务模式创新上,安宁市推出“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规范化管理”“阳光下作业”等服务模式,这些模式的落地让过去企业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的困境成为历史,如今在安宁市政务服务大厅即可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政务服务的便捷度与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服务规模与效率也实现跨越式提升:进驻安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涉民行政服务事项从最初的 288 项增至 1371 项,增长超 5 倍;每日办件量从 300 多件跃升至 2000 余件,服务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应对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办事需求激增。在服务效率与满意度上,安宁市 1371 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面进驻云南政务服务网(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受理全覆盖,群众满意率更是达到 99.99%,成为政务服务质量的“硬核证明”。

  服务覆盖广度同样成效显著,安宁市实现了“三个 100%”的全面覆盖:政务服务事项实体大厅进驻比例 100%,确保线下办事“应进尽进”;9 个街道、103 个村(社区)综合窗口覆盖率 100%,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三级政务服务汇聚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且线下渠道受理比例 100%,构建起 “市 - 街道 - 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市区同质的优质服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精准解决了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 个“秒批秒办”事项让审批从“几天办”变为“立等可取”;68 个“无证明办事”事项通过数据共享免去群众“证明难、开证明烦”的困扰;12 个“全市跨街道联办” 事项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异地办事无差别”;“延时服务”“24 小时自助服务”满足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需求;不动产 + 水电气信联动过户“1+4”服务新模式、“医社融合”大综窗改革,让 “高效办成一件事”从理念变为现实;“办不成事窗口”的设立、“首席政务服务官”制度的建立,为企业群众打通了办事“堵点”;“四证齐发”更是大幅缩短项目落地时间,为安宁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厚植沃土打造“发展高地”

  在推动政务服务升级的同时,安宁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以改革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让安宁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2021年,安宁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营商环境客服中心”,并开通66054321营商环境客服专线,一号对外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办事预约、投诉监督服务。安宁市营商环境客服专线通过统一接听热线,根据企业、群众需求具体转接到各窗口的形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次性告知”服务。同时企业、群众可拨打客服专线进行满意度评价,实现监督评价渠道拓宽,改进、优化政务服务,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自热线整合以来,共转接电话110469个,便捷度100%提升。

  凭借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安宁市收获了亮眼的“成绩单”—— 连续多年成为云南省唯一进入全国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县名单的县(市)区。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安宁市对“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理念的坚守,也是安宁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安宁市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不仅认领完善并发布 2024 年、2025年省级 51 个、市级 114 个“一件事”主题事项,还在政务服务大厅专门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和专窗,让企业群众办事“找对窗、少跑腿”。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与群众需求,梳理出 15 个具有安宁特色的“一件事”重点事项,叠加关联度高的增值服务,创新推出 15 个“一类事”一站式主题服务事项。通过统一表单、统一办事指南模板、统一工作流程指引,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确保改革举措真正落地见效。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安宁市严格落实《安宁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2022-2024)攻坚行动方案》,围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核心领域,推出“阶梯式”改革举措:2022 年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夯实营商环境基础;2023 年构建“1+10+50”工作体系,细化责任分工;2024 年聚焦“四大行动”“四大环境”再优化,精准破解企业发展痛点。这一系列“升级密码”,为安宁市打造工业经济特色示范区新高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安宁市创新打造“1+2+3”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格局:以 1 个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为基础,实现交易“零跑腿、零接触”;完善2 项监督考核机制,规范交易流程与市场行为;辅以 3 项全过程保障措施(服务标准化建设、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网格化监管),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公开。这一格局的构建,进一步深化了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窗口布局的“空间重构”到政务服务的“集成升级”,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到民生需求的“精准响应”,安宁市始终用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组组硬核数据、一个个温暖案例,书写着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民生答卷。

  全媒记者:杨宗艳(文)     美编:魏圆       审核:白海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