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宁市持续做好“三磷”企业整治回头看工作,巩固“三磷”企业整治成果。牵头制定《关于对全市“三磷”企业再次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强化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2021年来,进行“三磷”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对前期存在问题进行复核,保证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冒头,主要对已通过验收的41家“三磷”企业开展排查整治“回头看”,加强对安宁市“三磷”企业的监督检查,减少河道总磷污染物排放负荷。2021年4月以来,共出动1300余人、次,检查涉磷企业500余家、次,共立案查处涉磷企业环境违法行为19起,处罚金额260.61万元。统筹全市相关职能部门、街道以及涉磷企业,开展了理论培训、现场参观教学培训工作,召开10余次工作推进会,并与工信部门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的省级验收工作,有效推进“三磷”整治“回头看”工作,切实提升螳螂川流域水环境质量。 (二)一是全面摸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聘请天宸智业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第三方专家对市域磷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装备进行现场摸底排查。经排查,无“落后类”生产工艺装备。对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安宁金地化工有限公司、云南光明化工有限公司2家企业关闭整合,整体拆除生产装置,腾退土地新建云聚能磷酸铁锂、邦维钢绞线项目,实现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加快祥丰集团、天安化工等传统磷复肥企业向现代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转型;巩固传统磷肥产业优势,提升新型专用肥料比重,有序实施传统化肥装置添加中微量元素、改产缓释肥或水溶肥等柔性化改造,与现代农业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肥料产品,进一步提升新型肥料比重,由传统肥料向新型肥料转型;积极开展磷矿浮选项目,推进磷化工企业循环式生产,实现磷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努力降低磷石膏产生强度。目前,祥丰集团已开始建设450万吨/年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云天化已在安宁筹建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二是依托主导产业,延伸固废产业链条。出台《安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宁市2022年磷石膏(建材)推广应用方案的通知》(安政办〔2022〕36号)、《关于印发〈安宁工业园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切实做好磷石膏建材推广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园区通〔2022〕5号)等文件,重点强化磷石膏建材研发、生产和推广,强化技术攻关,实施试点示范,分类分区域推进磷石膏建材产品应用,在房建、公路、市政、水利、园林等政府性投资项目领域规模化消耗磷石膏。三是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综合利用率。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平台创新。安宁磷石膏应用技术中心与祥丰集团共创磷石膏综合利用实验基地1个,共有专职研发人员6人,其他辅助人员12人。中心拥有专利2项,完成磷石膏标准4项,其中,完成《磷石膏预处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1项主编标准;完成《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团体标准)、《云南省磷建筑石膏建材应用技术导则》(地方标准)、《磷石膏的处理处置规范》(国家标准)4项参编标准。2022年,取得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认定为省级磷石膏产品检验检测机构。2023年1—9月份安宁市产生磷石膏453.67万吨,综合利用磷石膏230.06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50.71%(2021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19.39%)。 (三)严格按照安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印发的《螳螂川(安宁段)总磷污染削减“三年攻坚”方案》进行整改落实: 1.工业污染防治 (1)安宁市持续做好“三磷”企业整治回头看工作,巩固“三磷”企业整治成果。2021年4月以来,共出动1300余人、次,检查涉磷企业500余家、次,共立案查处涉磷企业环境违法行为19起,处罚金额260.61万元。统筹全市相关职能部门、街道以及涉磷企业,开展了理论培训、现场参观教学培训工作,召开10余次工作推进会,并与工信部门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的省级验收工作,有效推进“三磷”整治“回头看”工作,切实提升螳螂川流域水环境质量。 (2)多方式、多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工作,宝武昆钢、云天化集团、祥丰集团等企业都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了20多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培育发展了昆钢嘉华水泥、濮耐昆钢、祥丰环保、云天化环保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祥丰建成首套水洗净化改性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工艺,首次将改性磷石膏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实现了磷石膏规模化利用,为解决磷石膏大规模消纳奠定坚实基础。 (3)已完成对工业园区青龙、草铺、禄脿片区排水管网的全面实地勘察、排查,其中:草铺片区普查检测雨水管道17188.83米、污水管道11163.598米,共计28352.428米;禄脿片区普查检测雨水管道14297.597米、污水管道11525.178米,共计25822.775米;青龙片区普查检测雨水管道13300.434米、污水管道1534.407米,共计14834.841米。 (4)对园区企业内部雨污分流进行排查,将相关情况反馈至市级职能部门,督促分流不彻底的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整改。一是依托园区环保专家库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工作,2020-2022年园区邀请省市环保专家每季度对园区规上企业共开展了10轮生态环境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服务指导企业400余家次,帮助企业发现生态环境隐患,同时与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强化沟通联系,将专家指导服务检查反馈意见情况以工作专报形式报至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与市级职能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协同督促企业按时按质完成问题隐患整改落实。二是投资765.48万元,建设完成安宁产业园区达标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草铺化工园区10000立方米事故废水池,建设和完善园区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确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将化工园区内企业产生的事故废水控制在事故废水池。 (5)安宁市严格加强辖区内企业日常环境监管,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将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公司等企业列为重点排放企业,将企业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在线设施运行、污水处置利用等情况作为监管重点。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持续加大日常环境监管力度及业务指导力度,积极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职责。2021年4月以来,共出动4000余人次,检查企业200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12起,处罚金额2000余万元,其中移交公安机关7起,移交法院4起。 (6)要求排污企业必须自建预处理系统,确保水质达到纳管入网标准后进入污水收集主干管。同时认真开展河道排查巡查工作,对螳螂川、沙占河、禄脿河等沿线排污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4月以来,共出动800余人次,检查涉水企业200余家次,出动1000余人次开展河道巡查专项检查工作。 2.城镇生活污染防治 (1)总投资24100万元,实施安宁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市政道路排水管网探查检测及排口污染源溯源、管道功能性缺陷修复、主城区污染源雨污分流错接混接改造、空白区管网完善、螳螂川沿岸排口污染源治理、管道结构性缺陷修复、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截至2023年初,已先后实施完成市政道路排水管网探查检测及排口污染源溯源、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至2023年10月,安宁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其中:主城区污染源雨污分流、错接混接改造工程249个改造点全部改造完成;管道结构性缺陷修复工程已完成全部28408米管道修复;空白区管网完善工程从9265米增至11700米并已完成施工。工程进度100%,累计完成投资24580万元。该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减少安宁大桥至温泉大桥段入河污染负荷,促进螳螂川(安宁段)水质逐步改善提升。 (2)太平南部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于2021年5月27日获得安宁市发改局项目变更批复(安发改投资〔2021〕183号),立项批复总投资17304.24万元。建设内容:新建近期污水处理规模1万立方米/天,远期污水处理规模3.5万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新建污水进厂管道约3.2公里,配套建设污水提升泵站一座,设计流量近期0.183立方米/秒,远期0.579立方米/秒。于2021年12月开工,截至2023年9月,完成工程总体进度65%。安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干管道工程于2022年3月重获安宁市发改局(安发改投资〔2022〕59号)立项批复,估算投资669.06万元。于2022年6月开工,截至2023年9月完工进度约65%。该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减少沙河沿线及太平新城集镇片区入河污染负荷,促进螳螂川(安宁段)水质逐步改善提升。 (3)为加快推进安宁市区城镇雨污水收集系统完善工作,安宁市依托安宁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通过管道功能性缺陷修复、主城区错混接改造、空白区管网完善、螳螂川沿岸排口污染源治理、管道结构性缺陷修复等工程对安宁市主城区雨污收集系统更新完善(相关进度参见城镇生活污染防治整改措施第1项完成情况)。此外,还对青龙、草铺、禄脿、职教园区等片区进行了管网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梳理上报了各片区雨污水收集系统完善相关工程项目。2021年安宁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率26.2%,处理率97.11%;2022年建成区污水收集率36.0405%,处理率97.23%;2023年1-8月,建成区污水收集率约为41.23%,处理率约为97.3%。该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减少螳螂川安宁大桥至青龙峡段入河污染负荷,促进螳螂川(安宁段)水质逐步改善提升。 3.跨界污染联防联控 (1)安宁市认真履行环境监察职能,开展沙占河、禄脿河沿线排污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4月以来,在沙占河、禄脿河沿线,共出动500余人次,检查沙占河、禄脿河沿线企业13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起,处罚金额约30万元。 (2)安宁市与毗邻县区的螳螂川上下游、左右岸水质保护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已初步建立。安宁市针对跨界河流持续加大水质监测力度,适时向上游县区水行政管理单位发出水质预警函,主动牵头开展河道联合巡查,推动建立河长制协调联动机制。安宁市已于2021年先后与易门县、晋宁区、西山区、禄丰市签订完成王家滩河、鸣矣河(螃蟹河)、双河、螳螂川、沙河、明朗西沟、甸尾箐河、禄脿河等8条跨境河(渠)管理保护协调合作协议。安宁市自2021年以来主动对接禄丰市、晋宁区开展跨界河流沙站河、禄脿河、双河水质联防联控专题巡查3次,向毗邻县区发送水质预警函4次。2023年3月,经昆明市河长办、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及安宁、晋宁两地河长办联合开展双河安、晋交界生态补偿断面调研,正式确定增设“双河-新庄马车桥”跨境断面为昆明市水质监测市考断面,断面2023年水质目标为Ⅲ类,纳入昆明市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执行,安宁市已于2023年5月安装监测站点实现该断面水质自动检测。 (3)安宁市主动作为,在昆明市统筹协调下,强化水质保护治理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形成水环境跨区域联合治理合力。一是持续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安宁市河道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市委办〔2020〕16号)经市六届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市委六届常委会第111次会议研究通过,于2020年3月印发,自2020年4月起施行,每月以“人工取样+自动化实验室分析”方式实施跨街道生态补偿断面水质监测,用月均值核算,目前工作正常推进。二是推进跨州市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自2019年昆明市普渡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来,安宁市每年配合昆明市完成生态补偿金收缴的按月核算工作。2019至2020年昆明市普渡河流域生态补偿金安宁市已收缴结清,自2021年以来安宁市应收应缴情况如下:2021年应收4093.1万元,应缴纳2418.5万元;2022年应收2897.96万元,应缴纳2499.8万元;2023年1-7月,应收1465.1万元,应缴纳669.2万元,昆明市自2021年以来的普渡河流域生态补偿金收缴目前暂未结清。 4.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工作。2020年-2022年安宁市共完成3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覆盖41个自然村,目前已完成初验,已移交至辖区街道,同时,街道已移交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 (2)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工作。安宁市整合中央、云南省、昆明市下达安宁市农村卫生厕所管护资金共计648.2万元,购买吸粪车26辆、吸粪设备38台、储粪罐116个、建设储粪池20座。同时,每年按照农村常住人口人均80元的标准配套资金1033.6万元,资金用于吸粪车日常管护、公厕卫生保洁、粪污清掏、设施设备维护等费用支出,积极推动粪污无害化处理工作。 (3)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每年制定并印发安宁市农药及化肥减量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农药化肥减量工作。通过各项优化施肥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2021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238.7千克/公顷,2022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237.5千克/公顷,2023年截至目前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230.5千克/公顷;2021年主要农作物农药施用量547.13克/亩,2022年主要农作物农药施用量536.15克/亩,2023年截至目前主要农作物农药施用量432.69克/亩。均达到目标任务实现零增长。 (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及资源化利用情况。2021年-2023年支持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实施畜禽圈舍改造及粪污收集、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完成畜禽圈舍改造9100平方米、新建雨污分流管道7721米、粪水收集池5774立方米;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2021年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8.91%;2022年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8.92%;2023年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8.93%。 5.其他防治措施 (1)九龙河流域治理成效初显,禄脿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一是河道清淤:2020年由安宁市河长办统筹,9个街道具体实施了安宁市河道清淤工程,共涉市域内61个河段70个子项目,累计投资1920.398万元,完成河道清淤长度147.1公里,清淤量49.71万方。其中,九龙河流域河道清理长度6.08公里,清淤2.95万方;禄脿河流域河道清理长度18.36公里,清淤8.87万方。自2021年以来,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常态化开展含河湖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四乱”整治在内的清河行动,九龙河、禄脿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二是沿河截污:九龙河方面,九龙河中段(草铺青龙哨村至凤麒村段)沿河截污已纳入安宁市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工程实施,拦截青龙哨村、凤麒村农村面源,工程计划于2023年11月开工。禄脿河方面,一是禄脿河中段由禄脿街道办实施禄脿片区污水管网三期工程,收集禄脿集镇片区生活污水,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截至目前完工进度约80%;二是由安宁市水务局将禄脿河中下游安丰营、小河边、安康村、多依树、河上庄、禹龙甸等沿岸村庄截污纳入青龙片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治理,当前已进场施工。 (2)安宁市辖区内3座小水电站目前监控平台数据稳定,生态流量泄放均合格。安宁市辖区内运行的小水电站共3座,分别为:安宁青龙石门水电站,装机容量960千瓦;安宁青龙赵家庄水电站,装机容量960千瓦;安宁青龙大沙滩水电站,装机容量1200千瓦。3座水电站位于螳螂川安宁市青龙街道河段,属于河床式开发水电站建设项目,均由云南祥丰金麦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管理。2018年完成了3座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放流管和在线监控设施安装;2020年完成3座电站生态流量和图片监测数据接入昆明市“水资源信息监控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实现在线监测;明确专人负责监督生态流量数据,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对生态流量数据出现上传失败的情况,由电站工作人员人工记录存档并及时上报。截至目前,3座电站监控平台数据稳定,生态流量泄放均合格。 (3)已完成《安宁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安宁市“十四五”水环境保护治理规划(2021-2025年)》编制,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相关规划的施行,将更加有助于实现对螳螂川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 (4)2021年12月31日,安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螳螂川(安宁段)总磷污染削减“三年攻坚”方案》,明确了各单位工作职责,细化了螳螂川(安宁段)总磷污染削减的任务措施和工程项目,共同推进螳螂川流域总磷污染削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