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情况报告
为贯彻落实《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公共发【2016】38号)和《云南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发改委、财政厅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文发【2018】8号),《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新闻出版广电局、教育体育局、发改局、财政局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文旅文【2019】48号),有效扎实推动安宁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现将建设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总分馆制建设经费投入情况
安宁市自2019年正式启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以来,争取上级资金20余万元,本级财政投入225余万元。2022年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政府预算投入70万元将基层服务站点和特色分馆建设纳入政府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在市属9个街道、100个村(社区)中完成建设以安宁市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村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的服务体系,并制作安装了统一的标识标牌,完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措施。
二、对总分馆制建设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工作。安宁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文旅局局长为副组长、文旅局分管领导、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总分馆制”工作领导机制以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业务协调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实施,促进均等、提升效能,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确保安宁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扎实、有效推进;二是制定专项方案有序推进工作落实。结合安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安宁市文旅局、新闻出版(版权)局、教体局、发改局、财政局联发《安宁市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具体、目标任务准确、时间节点清晰,确保了全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的顺利、有序。并将文图总分馆制建设纳入市政府大赶考目标任务和深改目标任务,加强政策、组织、资金有力保障。三是加强组织安宁市文图总分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分馆业务培训班,全面建成上下联通、全面覆盖的市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并通过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市级总馆与街道分馆之间“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资源联动共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群众普遍均等享有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将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图书馆在市属9个街道、100个村(社区)中完成建设了13个分馆、57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为各分馆、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脑、条码阅读器、摄像头等设备。完成了各分馆及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共18万余册图书书目数据录入工作。统一设计、制定、制作了分馆、基层服务点匾牌,统一制定、制作了《安宁市图书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书刊阅览外借制度》《安宁市图书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书刊借阅室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牌在各个分馆及服务点分发悬挂。二是注重特色馆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在组织开展市属9街道全覆盖分馆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特色分馆建设,先后到驻市企业、部队、监狱、大专院校等文化图书馆(室)开展调研,引导、扶持、帮助其图书馆(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已成功将云南佛学院图书馆,民营企业开办的温泉“石淙泊苑”,文旅融合的“玉龙湾康谷”,云南森林消防总队训练大队图书馆纳入了我市特色分馆、新型城市文化阅读空间建设。三是完成分馆智慧化建设。完成图书馆Uilas自动化管理系统扩容升级、图书馆总分馆借书证系统的升级改造,将安宁市图书馆总馆借书证由原来的磁卡证改造升级为人脸识别无证借阅以及微信电子二维码借阅方式,延伸到分馆及基层服务点使用。夯实了安宁市图书馆总分馆一体化建设管理。
四、推进总分馆制建设中的最新进展、面临困难,及下 步工作建议
安宁市图书馆 强化机制建设,统一规范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一是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管理。建立以安宁市图书馆总馆为龙头、街道分馆为骨干、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的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总馆制定总分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明确总分馆开展服务所需场地、功能设置和设备配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明确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范围、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统一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由总馆安排业务骨干定期不定期地到分馆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各分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二是搭建统一网络服务平台。将各分馆图书文献资源进行了统一编目并录入数据库,实现了共建共享。随着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断规范完善,服务的功能得到了拓展和提升,有力保障了全市群众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益。三是完善了安宁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考核机制。为规范安宁市图书馆总分馆制运行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各分馆及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让基层群众受益。
安宁市文化馆按照总分馆建设指标要求,制定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总分馆建设服务标准。积极推进总分馆数字化建设,依托昆明市文化馆中心馆网站建设,安宁市于2020年10月完成了文化馆总馆及9个街道分馆的数字网络平台建设,并组织举办了安宁市总分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分馆业务培训班,全面建成上下联通、全面覆盖的市级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并通过文化馆总分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市级总馆与街道分馆之间“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群众文化资源联动共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群众普遍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21年4月中旬——5月底,开展了安宁市文化馆总分馆文化资源配送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村级文艺骨干培训班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全市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热情的业余文艺骨干,根据各分馆需求分别下乡开展不同类型的文艺骨干培训,内容包括民族健身舞、啦啦操、广场舞、花灯歌舞、舞台化妆等,特邀昆明市资深教师对我市文艺骨干进行授课,为我市文艺队发展提高传经送宝。
2022年3月29、30日,在温泉街道开展了安宁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点单暨文化志愿服务培训班,来自街道各社区的50余名文艺骨干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免费服务政策带来的实惠。
面临的困难和建议: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较大的薄弱环节,待遇低,任务重,队伍流动性大。基层服务站点管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和完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切实贯彻落实“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要求每个街道基层综合性文化站编制配备不少于3名,规模较大的街道可适当增加;当地政府需提供不少于1个公益岗位用于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确保各级各类文化设施“打得开门、有人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解决总分馆人员不足的问题。
安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