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今冬明春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对策建议》的通知
各街道、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
近期,安宁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结合《昆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今冬明春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对策建议>的通知》,会同气象、林草、水务、交运等部门对今冬明春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研判,形成了《今冬明春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对策建议》,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分析研判和防范应对工作。
安宁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今冬明春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对策建议
安宁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气象、林草、水务、交运等部门对安宁市今冬明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进行研判,形成了今冬明春安宁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对策建议。
一、今冬明春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
(一)今冬明春气候趋势
预计今冬(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安宁市平均降水量40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少13%左右。冬季平均气温9.6℃左右,较常年同期偏高0.4℃。2023年1月至2月上旬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大,大范围阶段性低温出现的概率较大。明年春季(2023年3月至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05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少8%左右。预计2023年安宁市春季平均气温18℃,较常年同期偏高0.6℃。预计出现弱倒春寒天气的可能性较大。雨季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
(二)今冬明春灾害风险
1.阶段性强降温。预计冬季总体处于气温偏高的趋势,但冬 季拉尼娜事件将持续,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偏强。其中:2023年1月至2月上中旬是冷空气活动最强时间段,气温波动大,阶段性低温天气出现概率较高。
2.春季干旱。安宁市下辖九个街道办事处,虽逐年通过抗旱应急、人饮安全等工程的实施,安宁市集镇、农村饮水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受近年来连续旱情叠加影响,加之今年我市降水量相比去年、历史同期均是偏少,降雨分布不均,导致现有库塘蓄水量仍显不足,尤其是处于山区半山区村组水源点出水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导致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摸排调查,2023年度我市集镇、农村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缺水情况。集镇方面,温泉、草铺街道区域存在缺水情况;农村方面,温泉街道后山村委会、官庄村委会等村组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情况。
3.森林防火风险。安宁市是全国56个森林防灭火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云南省35个森林火灾高危县(市、区)之一。据分析,由于安宁林区草木生长旺盛,部分地区草木干枯含水率降低,落叶大量堆积难以及时有效清理,林下可燃物载量显著增加,发生森林火灾的隐患较大。部分街道降水量较往年偏少,气温可能较同期偏高,11月份以来已无有效降雨,风干物燥,已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条件。八街、青龙、草铺、禄脿、县街、温泉等街道应持续加强森林火灾防范应对,特别要注意防范人为因素以及生产生活活动中电线短路、违规焚烧等致灾因子引发的火情。
二、重点行业防范应对
(一)道路交通工作
道路交通方面,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可能导致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以及珍泉路螳川大桥、新哨湾大桥两座大桥道路结冰,车辆可能堵塞在各道路交通节点、城区内车辆通行受阻,建议交运和交警部门继续加强公路管理部门的协调联动,优化各交通节点的保通方案,最大程度保证公路通行效率。
(二)蓄水供水工作
针对春季干旱风险,相关部门、街道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抗旱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库塘蓄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水库大坝等各水利设施日常巡查检查,开展库区河道清疏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库塘蓄水量。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保供水,加强现有水源调度,适时启动抗旱应急工程,落实各项节水措施,抓好拉水送水工作。特别是供水形势严峻的地区,要通过实施引水、打井、连通工程等措施增加抗旱水源保障生产生活供水。
(三)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方面,相关部门要由季节性防火向全年性防火转变。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各级责任人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全面落实领导、基层部门(单位)、联防、督促检查、成员单位配合责任“五到位”。二是要强化火源管控,消除风险隐患。持续深入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及时开展护林防火巡查检查,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三是要强化应急处置,开展培训演练。组织开展防扑火演练,备足扑火装备、执行携装巡护,确保一有火情能够快速扑救,力争将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和出发之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三、总体对策建议
(一)提高安全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各街道、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守底线思维,高度重视今冬明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春季干旱以及森林防火的防范应对工作,及时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会商研判。气象、水务、林草、农业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持续强化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警叫应机制。交通运输、能源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会商研判,扎实推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结合季节性的风险特点,开展风险辨识分析,做好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工作,及时发布相关安全提示信息。
(三)强化部门联动,做好应急准备。各街道、单位要密切关注今冬明春特殊的气温变化和降雨阶段变化,坚持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不断加强工作联系和机制衔接,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具体应急措施,推动灾害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各涉灾部门要加强应急演练,严格值守和备勤,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及时报送险情灾情信息,积极主动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和险情。
(四)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保供措施。各街道、各部门要把保民生、保交通、保供电等作为主要任务,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提前做好防寒抗冻及其他保障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运转。必要时,要根据灾害风险提前预置力量物资,落实保供措施,紧急情况下要科学施救,及时调拨救灾款物,有力有序开展救灾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