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司法局禄脿司法所三措并举 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
安宁市司法局禄脿司法所三措并举
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
安宁市司法局禄脿司法所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安排部署,加强司法所组织、队伍、业务、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等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矛盾不上交”“依法治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作用,三措并举积极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
一、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工作保障水平
1.场所建设规范化
禄脿司法所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争取市司法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为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物质保障。目前,禄脿司法所办公用房共160平米,严格按照司法部新的外观标识规范及“四室一站一中心”的建设要求完成建设,同时还根据现有资源,设置宣泄室、心理辅导室、公证法律服务联络室,为司法所依法履职、高效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2.管理规定制度化
在抓好司法所办公用房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制度建设。禄脿司法所严格按要求建立应急处置制度,健全各类工作档案,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3.队伍建设专业化
禄脿司法所始终把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司法所工作和队伍建设全过程,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二是紧盯业务知识学习。紧紧围绕市司法局中心工作,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着力解决新形势下“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本领恐慌”问题。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家访,司法所工作人员始终挺纪在前,坚持秉公用权,从严律己,自觉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
二、加强履职能力,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1.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禄脿司法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街道、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57名,设有接待服务大厅、矛盾纠纷受理窗口和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形成矛盾纠纷日排查、日报告、月研判、月培训的工作制度,“七个闭环”成为工作常态化,从源头高效化解、防控、处置矛盾纠纷。2025年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9件,调解成功19件,制作调解卷宗19件,调解成功率100%。
2.依法开展重点人员管控工作
禄脿司法所坚持在“管”字上求实效,在“控”字上出实招。一是对两类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每周、每月实地走访;实行个性化矫正,定期研判动态调整,加强与禄脿派出所、村(居)委会协调联动,定期通报两类人员动态,分析研判不稳定因素,掌握其工作、生活现状,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对在册的社区矫正对象全部做到登记有表格、谈话有笔录、宣告有文书、管理有方案、工作有台账,重点人员管控更加规范。
3.深入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禄脿司法所始终为助推基层法治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贡献司法行政力量。一是持续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禄脿司法所围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活动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普法宣传,做到每月至少1次的“进乡村”“进社区”普法宣传,每季度至少1次的“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普法宣传,2025年来共开展75场次法治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受教育人数4000余人。二是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目标,着力打造村级自治为核心、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禄脿街道现有1个省级、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兼顾法治内涵和道德精神并重,将传播法律知识与助力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等相融合,营造广大基层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随时学法”的良好氛围,禄脿街道现已建有1个法治文化走廊。
三、增强服务质效,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
1.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站作用
禄脿司法所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为基本职能,坚持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实行司法所所长、律师、人民调解员坐班制,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现场解答法律问题,群众可扫码回访评价,为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打分。2025年来共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82人次,扫码回访评价82人次,均为满意。
2.建立安宁市首家街道级公证法律服务联络点
2024年,安宁首次实现“公证+街道”的公证法律服务模式。安宁市公证处组建专业公证法律服务团队,以辖区群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禄脿街道村(社区)实行公证员联络点服务机制,送公证进街道、进社区、进乡村,利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提供法律咨询、办理公证、出具法律意见等,切实解决老百姓公证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