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安宁市人民政府 www.kman.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16811-202107-577786 主题分类: 2021
发布机构: 安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1-07-01 13:41
名 称: 安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安宁市六届五次会议第19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安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安宁市六届五次会议第19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01 13:41 浏览次数:86
字号:[ ]

娄云川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探索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乡村产业的兴旺,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就难以融入到乡村建设发展中。为加速安宁的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到了“昆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的创建,制定下发了《安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安农领发〔2021〕1号),已开始在全市组织实施。其目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立足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从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探索加快安宁南部地区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新突破,形成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综合改革示范效应。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通过两年的示范县创建,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基本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00元,年均增长6%以上。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加快实现传统农村向美丽宜居乡村转变,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达、美丽乡村宜业宜居、螳川文化充分彰显、基层治理有力有效、农民生活富足美好。

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立足产业结构,科学谋划乡村振兴

一是对工业园区立足“二产”布局,重点推进“一步城市化”,以大产业形成大带动,以大带动形成大统筹。二是对太平、温泉、县街等街道,立足“三产”布局,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三产兴城镇、以城镇富农民。三是对八街等水资源保护区和高原农业产业区,立足“一产”布局,合理甚至超前规划产业,发展特色潜力产业,以产业留人,以产业引人,实现乡村与城市错位发展。 

二、强化以工哺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发挥安宁工业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业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释放更大动能。一是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保障水平。重视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和管护,巩固提升电力、光纤服务三农能力,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二是走品牌化道路,深入推进“一县一业”工程,重点抓好食用玫瑰产业培育扶持,推动食用玫瑰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找准乡村主导产业,精心打造“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产业扶持资金优先向创建绿色食品倾斜,形成抓质量、树品牌的鲜明导向。三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四型”(资源管理型、投资经营型、产业服务型、项目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村组成立公司和合作社,稳步探索土地、林地流转入股,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建设经营,多方探索适合安宁实际的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新模式。

三、强化要素保障,促进工农、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是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条件。二是进一步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有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带着收益进城。三是坚持同城同待遇,将农业人口转户后的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保障有效衔接。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持续三年创建示范,实现乡村产业全面兴旺、乡村生态宜居宜游、农民生活富裕幸福,新型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创建成昆明新型城市化先导区、农文旅融合昆明样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安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