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2021上半年爱国卫生“7+1”专项 行动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自2021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方针为导向,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根本,高位统筹、压实责任,对标实干、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为安宁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供了健康保障。现就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总结,并就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保障有力
安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以“四个强化”推动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各街道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不断健全网格管理体系,以上率下、上下联动,“一盘棋”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强化“卫生细胞”创建。创建省级卫生村127个,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卫生镇”全覆盖的县级市。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把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近半年来,投入资金达1000亿元以上(从去年累计4000万元)。四是强化工作监督。半年来,分别受理“数字城管热线”、“市长热线”、“市民监督直通车”群众来电报件121件、23件、3件,结案率均为100%,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二)各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1.城乡“清垃圾”,环境更宜居(清垃圾)
扎实开展“清垃圾”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五级处置管理机制”。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点2161个,安放分类垃圾亭90座、分类垃圾桶450只、分类果皮箱3840套。同时,结合垃圾分类要求,先后建成了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处置场所,实现末端处置全配套。此外,继续强化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配备垃圾收运车辆145辆,建有垃圾中转站10座。目前,安宁市日均产生生活垃圾300余吨,已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了全部销号。
2.公厕“大变脸”,如厕有温度(扫厕所)
全面开展公厕提质达标工作,城镇、景区和村级厕所分类管理迈上标准化发展轨道。在“三无三有”标准的基础上,安宁先后提出了“六无六有”(无臭味、无粪便、无水渍、无积尘、无蛛网、无痰涕;有手纸、有香薰、有洗手液、有绿植、有文化、有热水)、“六无七有”(在‘六无六有’基础上增加了“一有”,即‘有温度’,每个城市公共卫生间将安装供残疾人和儿童使用的坐便器)标准。目前,安宁市城镇177座公厕,市政直管的76座公厕均达到“六无六有”标准,其余均达到“三无三有”标准;101座行政村公厕达到“三净两无一明”,369个自然村公厕达到“三净两无一明”。实施“公厕所长制”,每个公厕至少设1名管理人员,确保公厕管理质量持续达标。2007年5月1日起,安宁市在全省率先对主城区公厕实行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建成了20座智慧公厕。
3.普建“洗手台”,洗手更便捷(勤洗手)
本着便民利民、因地制宜、随处可见、数量充足、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的原则,科学布设洗手台,把洗手台建到大型超市、学校、医院、餐饮区、景区等人员密集、流动大的区域。洗手台均配备了无接触感应式水龙头,并在恰当的区域配建直饮水点,为市民创造便捷的洗手、饮水条件。
4.全域“净餐馆”,饮食更放心(净餐馆)
建立“一合法、二消毒、三公示、四干净、五齐全、六规范、七达标”餐饮管理标准体系,全面开展达标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建成区(连然、金方)达标1703家,其中中型以上餐馆达标209家,小型餐馆达标1353家,单位食堂达标107家,餐饮类食品摊贩达标34家;周边乡镇“全改善”969家,其中中型以上餐饮单位108家,单位食堂103家,小型餐馆全改善747家。同时,全面实现量化分级管理,建立了日常清洁消毒登记和监督巡查制度,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市4070个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已达95%以上,其中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公办学校、政府开办食堂全部完成“明厨亮灶”改造,实施“色标”管理(厨房实行色标管理,不同颜色的砧板用于处理不同食材。红色用来加工肉类,蓝色用于处理水产类,绿色用来处理蔬菜类。厨房工作人员按照分类,科学使用工具,尽可能避免因刀具、容器等混用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隐患,减少食物交叉污染)。此外,实施餐饮引领示范行动,打造了云南山里人家2家为“4D”餐饮单位、2家“6T”餐饮单位。(“4D”:指管理要实现“四个到位”——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6T”:指餐馆要做到“六个天天”——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5.精编“菜篮子”,市场更有序(管集市)
在实施集贸市场长效管理和评星定级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筹资等方式,为消费者创建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政府扶持1000万,企业自筹2000余万),对全市18个集贸市场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从硬件提升和智能化管理两个方面入手,确保从根本上整治“五乱”问题。此外,实施政企合作,投资400万元,对昆钢凌波集贸市场实施智慧化提升改造,打造出全省第一座智慧化农贸市场。该市场于去年8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市场内的所有货物溯源可寻,人民群众买菜更放心、更便捷,成为全省智慧化集贸市场的示范样板。
6.消毒“百分百”,出行更安全(常消毒)
打好宣传、监督、抽检“组合拳”,推动各责任单位加强消毒常识宣传,严格落实公共场所卫生清扫保洁和消毒常态化、规范化要求,建立日常清洁消毒登记和监督巡查、抽检制度,全市景区、车站、医院、广场、为民服务中心等2189个公共场所实现消毒全覆盖、不留死角,电影院、商场抽检率达100%,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全市人民创建了安全、放心的公共卫生环境。
7.全民“总动员”,共筑健康城(众参与)
持续开展“7个专项行动”宣传教育。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利用安宁电视台、魅力安宁、健康安宁、政务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每个平台每月宣传频次均在4次以上。制作发放平面宣传资料8种(包括4种宣传册、2种“六个新风尚”宣传折页、2种宣传海报)共20.2万份,实现辖区内住户全覆盖;以安宁市吉祥物“安安”和“宁宁”为元素,开发MG动漫2条及8条公益广告,在新媒体及LED刊播,不断探索宣传新模式。二是打通健康教育宣传“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 “六进”宣讲活动30场次。组织安宁市健康教育讲师团及文艺工作队伍,深入街道、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景区开展文艺巡演和健康公益活动10余场次,“0距离”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大型义诊5场次,拓展健康教育覆盖面。三是实施“健康生活实践示范行动”。选定餐饮业集中、与“城市慢行系统”相融的沿川北路、宁湖里打造集“健康教育”、“三减”实践(控盐、控糖、控油)、弘扬美食文化、倡导运动健身为一体的“健康美食文化街”,引领市民积极践行健康生活理念。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我市将持续巩固和发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爱国卫生各个专项行动。
一是在对标抓落实上着力,确保工作目标清单全面“销号”。压紧压实“7+1专项行动”“前进键”,强化工作统筹,压实工作责任,紧盯“一张表”(《安宁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目标任务及工作推进情况表》),算清“任务账”“差距账”“时间帐”,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时间到点、工作落实、成果入“篮”。二是在“补短板”和“促提升”上着力,高水平推进“7个专项行动”聚焦查找出的问题,“对症下药”,补短板、强弱项,彻底整改2021年上半年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保障、更实的措施,推动垃圾分类由教育引导向“依法治理”转变、公厕建设由高标引领向“高标复制”转变、洗手台建设由“短期性达标”向城镇基础设施标准配套转变、餐饮监管由“脚控”向“远控”转变、公共场所消毒由人工操作向智能操控转变、“众参与”由导行向践行转变三是在机制建设上着力,推动“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务实管用、因势而变的原则,把长效机制建设一以贯之于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始终。强化市、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同时,把2021年上半年推进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细化为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独具安宁特点的“7个专项行动”“安宁标准”,在指导安宁高质量推进“7个专项行动”的同时,为全省深化“7个专项行动”提供“安宁经验”。此外,聚焦人、财、物保障,建立长效化保障机制,着力抓好“健康细胞”建设,推动“7个专项行动”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四是在加强工作领导上着力,确保工作高位统筹、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安宁是云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同时创建为“国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市)”“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一座与安宁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健康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在下步工作中,我市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进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作为建设新型城市化先导区、滇中最美绿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全市“一盘棋”、全民齐步走的工作理念,在保障上再加强、在智慧化赋能上再加码、在宣传发动上再下功夫,确保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在推进中巩固,在巩固中提升,不断释放民生福祉,沿着建设“健康中国·幸福安宁”的目标大踏步前行。
安宁市国家卫生城市
(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分指挥部
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