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安宁市人民政府 www.kman.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16811-202208-600508 主题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安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2-06-22 16:03
名 称: 安宁市2022年度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文号: 关键字:

安宁市2022年度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6-22 16:03 浏览次数:176
字号:[ ]

昆明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安排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安宁市2022年度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扛实政治责任,举一反三抓整改

按照中共昆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1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考评整改工作的通知》(昆农办通〔2022〕6号)、昆明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反馈问题昆明市整改方案>的通知》(昆巩固振兴组办〔2022〕10号),《昆明市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昆巩固振兴组〔2022〕7号)精神要求,制定印发《2021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反馈问题安宁市整改方案》的通知(安巩固振兴组办〔2022〕2号)、以及制定《安宁市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初稿)》(经征求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审定发文)。安宁市本着主动认领、举一反三、查缺补漏的原则,认真对照各级考核反馈问题,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着力消除短板弱项,全面整改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指导基层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管理、脱贫户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保参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方面整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他方面整改正在有序推进中。

同时,完成惠农惠民“一卡通”“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问题专项整治等整改工作。

二、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工作,防规模性返贫

(一)常态化开展动态预警监测

按照农村群众全覆盖及重点关注十类重点人群的原则,严格按照监测程序开展识别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止返贫监测信息采集工作,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7500元为监测底线,重点核查,综合研判。针对脱贫户、多次就医的慢病户、低保户、残疾户、孤儿户、孤寡老人户开展每月监测,以村为单位梳理重点人员名单,每月进行全覆盖清查走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现有脱贫人口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标准,暂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

(二)多措并举完成上半年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

一是全员覆盖,开展好前期户籍人口摸排工作。根据2022年4月22日《昆明市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前期准备工作视频会议》及《关于开展农业户籍人口统计工作的通知》精神,安宁市对九个有农业户籍及农转城、农转非实际享受农村公共服务和待遇的农村人口进行了摸排统计,共统计全市345个村(居)民小组40364户124175人。其中,农业户籍户26194户81388人;农转城11242户34773人;农转非2928户8014人;有村委会干部工作人员806人,704人会操作电脑;有村小组干部742人,会操作电脑190人。

二是领导重视,抓实工作安排部署及培训工作。安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斌宁带队,各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村、组干部共1010人参加了云南省、昆明市4月28日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部署暨培训会议;安宁市于4月29日召开了集中排查工作部署会议,安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九街道党工委或办事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再次强调要充分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增强防返贫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工作责任、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到事。排查要做到不漏村不漏户,确保数据精准,排查不留死角,坚持实事求是;4月29日—5月5日期间各街道通过专题会议或是村组干部会议再次认真传达落实省市集中排查部署培训会议精神,再次进行了辖区范围内的动员部署工作安排及业务培训。

三是细化实化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2022年5月1日,安宁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在征求各相关部门及街道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安宁市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巩固振兴组〔2022〕2号)、《关于印发〈安宁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责任包保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巩固振兴组〔2022〕3号)。进一步明确了大排查的工作内容、程序。强化了领导包保,16位县处级领导包保到街道、61位科级领导包保到村组,各包保小组下沉到街道、村组进行督促指导,有力推进了排查工作开展。乡村振兴局成立机动督导指导组,负责对全市排查工作进行督导、指导。

四是强化督导,促进集中排查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对接昆明市乡村振兴局及行业部门督导组,接受工作督导。2022年5月3日、6月5日,昆明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廖平带队到安宁督导调研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就基层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进行了解答。5月11日,昆明市水务局督导安宁市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

安宁市政府分管领导、乡村振兴局在排查过程中于5月5日、5月10日、17日,6月3日、4日、5日、7日到全市各街道开展了实地督导及现场培训指导。

五是对集中排查对象收入再次进行全面核查。根据昆明市巩固振兴组办《关于对集中排查对象收入再次进行全面核查的通知》精神,及时拟定安宁市的“核查方案”,指导好各街道的核查工作。根据昆明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6月2日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及时于6月3日召开各街道分管领导、具体业务工作人员工作部署及相关业务培训会议,迅速进行“全面核查”及昆明市级系统录入阶段。完成全市农村常住人口收入信息核实及系统录入相关工作。目前数据还在深度清洗,提高数据质量。

(三)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落实情况

1、依托“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有效缩短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开展好帮扶工作。云南省救助平台2021年7月份上线以来,在各相关行业部门组织了自上而下的宣传培训的基础上,安宁市与昆明市同步推进,安宁市乡村振兴局分别于2021年9月17日,12月21日印发《关于推广使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通知》,2021年11月25日印发了《安宁市乡村振兴局〈关于转发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安乡振〔2021〕4号),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政府救助平台”小程序,每户都有一个明白人、联系人、使用人。各街道、村、组均利用广播、微信、墙报等形式进行宣传。2022年印制了50000份《政府救助平台》宣传页分发到每一户农户,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群众知悉率、知晓率、使用率。截止2022年6月20日,年内政府救助平台受理申请210件,办结205件,办结率97.62%。其中:民政137件(临时救助97件、特困供养1件、低保39件);人社44件(找工作43件、找培训1件);住建农危改14件;医保大病救助5件,异地报销1件;卫健大病专项救治4件;教体控辍保学2件;水务饮水安全3件。

2、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增收。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桥梁和纽带,要利用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带动关系,达到产业帮扶共同致富的目标。运用好云南省产业帮扶信息监测平台,安宁市共录入企业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7个、双绑联结244户、产业项目7个、产业基地150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50505人,订单带动农户13394户,带动农户增收总额达55133万元。安宁市农业农村局已落实到各街道,要求街道建立有分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街道有专人从事、村组社区有信息人员负责构建上下串通、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实现动态监测产业帮扶项目落实情况。经排查,辖区内不存在产业帮扶项目监管不到位,风险隐患排查不深入全面,整改化解力度不大,风险消除率不高等情况。实现对低收入家庭产业帮扶全覆盖。

3、建立有效的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

以2020年底安宁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2021年度全面消除了17个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市80个涉农村(居)委会,2021年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40个,10万至50万的村有35个,50万至100万的村有2个,100万以上的村有3个。

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完成“云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考核任务的通知》要求,在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工作中必须制定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帮扶救助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安宁市涉农村组加快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帮扶救助管理办法>的紧急通知》。安宁市拟定的帮扶救助管理办法(模板)得到了昆明市上级部门的称赞,并推荐给多个县区借鉴。安宁市涉农的402个村(居)小组中已经有338个完成了制定帮扶救助管理办法并上线上传,超额完成了云南省、昆明市任务要求。

4、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

安宁市委宣传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活动,推进教育扶智、就业扶技等各项工作。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方面宣传报道,深度挖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故事、着力讲好安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好经验、新成效、积极做好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的选树复印件和宣传推广,共在各种宣传平台报道、发布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报道30余条(篇),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央视等中央、省、昆明市主流新闻媒体刊发安宁巩固振兴相关报道40余条(篇)。

截止2022年6月,市人社局对农村劳动力等就业重点人群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12人次,开展引导性培训1880人次,其他培训4050人次,累计培训人数6442人次。通过“百日行动”、“春风行动”、“云上兴安”、“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宣传就业政策、推介就业岗位,召开线上招聘会4场、线下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7255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741人。2022年拟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200人次,目前已完成32人次。主要是前期受疫情影响未能开班,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开班。市供销社完成315名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市科协成立“螳川科普讲师团”,深入街道、村(社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市工科信局将围绕安宁市创建“中华民族团结示范”实践宣讲,从种植技术、电商培训、务工实用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培训,预计下半年组织新农民素质培训1500人,将农业科技知识“送策上门”。

(四)帮扶责任落实。确保“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调整优化和有效衔接

深化兜底保障。持续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帮助全市各类困难群体解决基本生活,1-6月发放农村低保救助资金244.27万元,救助963人困难群众;发放特困人员救助金227.26万元,救助329人特困人员;2022年安宁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享受农村低保人员合计164人;发放农村临时救助348人次273.86万元。

教育帮扶保障。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双线十人制”,完善学生辍学监测报告和劝返工作机制。2022年上半年,安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人数为0。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助学政策,确保资助政策惠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助学金资金落实到位;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落实到位;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生活补助及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金落实到位;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落实到位。

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医保分类参保资助工作,2022年完成32850名特殊人群参保缴费,548户1451名脱贫户100%完成人员身份标识,100%完成参保缴费。医保待遇保障方面,2022年上半年,结算城乡居民住院参保人员19518人次,住院总费用11574.39万元,基本统筹金支付6757.51万元,大额医疗基金支付482.73万元,医疗救助及兜底保障补助支出209.44万元;结算门诊费用137083人次,门诊费用总额2146.05万元,基本统筹金支付1091.29万元,大病基金支付206.62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49.79万元;共拨付定点药店刷卡430人次,费用总额4.33万元。完成32792名城乡低收入人群春城惠民保投保工作,总保费2241258元,切实做好安宁市城乡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工作,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低收入群体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向民政局、乡村振兴局推送742条个人住院费用超过12000元人员信息,及时做好防贫预警监测筛查和风险处置,并做好相关救助工作。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2年针对农村常住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699人次。农村常住贫困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和慢性病患者签约1000人,履约858人,履约率为85.8%;农村低收入人口签约886人,履约714人,履约率为80.59%,上半年已完成对慢性病患者的季度随访。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总量共有12.855万栋,已完成现场调查12.855万栋,其中城镇房屋3.0904万栋,农村房屋9.7646万栋,完成率100%。紧张有序开展好自建房排查及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目前各街道主要采取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均已完成了整治任务。接续做好农村相对低收入群体建房财政帮扶,完成435户农村相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提升改造财政帮扶补助资金2192.1万元请示,报政府走审批流程。累计发放专项贷款2321笔31,519.25万元。完成2022年1、2季度专项贷款财政贴息6857572.95元。

饮水安全保障。一是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及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安全保障项目建设。结合安宁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点分散、水源水质不稳定、工程件数多、管网老化严重、净化消毒设施不全等现状问题,2022年实施草铺街道邵九村委会、麒麟村委会6个村小组饮水安全提升改造,提升3139人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内容包括新建一体化净水设备3套,新建、改造村内管网44.85千米,安装水表902套;青龙街道赵家庄、双湄、青龙村26个村小组1647户,提升5745人饮水问题,工程内容包括新建青龙水厂延伸管网及改造村内管网70.5千米,安装水表1663套。工程概算总投资2997.29万元,目前已完成施工、监理和质检招标工作,项目已于6月1日开工,计划10月完工。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项目实施,安宁市八街街道办温水、磨南德村2件列入供水安全保障项目,经昆明市水务局批准由安宁市政府自行实施,目前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已取得安宁市发改局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已完成,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水池、泵站及一体化设备2套,改造更新供水管网20千米,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拦标价编制及初设批复阶段,计划6月中旬开展施工招标工作,7月进场施工,12月完工。三是在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工程“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及水费收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监管及合理水价机制,逐步建立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四是对标《关于修订我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的通知》(云水农〔2019〕1号)“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四项指标,安宁市不存在因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返贫致贫风险。

生态扶持。安宁市林草局共聘用专业扑火队员438人(实发平均工资4875.32元)、天保公益林管护人员279人(人均工资2500元)、卡点值守人员549人(人均工资1500元)、瞭望台值守人员36人(平均工作3000元)。除专业扑火队和瞭望台值守人员外,在天保公益林管护人员聘用时均会优先考虑当地、本村组有上岗能力、身体条件具备、有责任心的农村相对低收入人员。共聘用脱贫人员担任天保、公益林管护员9人,工资2500元/月·人。

三、衔接资金项目管理

(一)2021年衔接资金项目接受第三方绩效评估

根据昆明市局安排于2022年5月18日接受第三方对2021年财政衔接资金的项目评估,实地对八街街道龙洞村(100万中央资金)红色电教厅及附属工程项目、八街街道凤仪村(80万省美丽村庄奖补资金)正能量积分超市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检查,并翻阅了相关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凭据及其他台账资料。就下步安宁的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完善、扶贫资产管理等给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

(二)2022年衔接资金管理使用

2022年上级下达财政衔接资金352万元,安宁市乡村振兴局积极与财政部门及相关行业部门对接,提早谋划安排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率100%,其中安排到产业发展类的19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万元),占54.82%;安排到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类132万元(其中80万元为省级美丽村庄奖补资金),占37.5%;预留昆明市级财政衔接资金15万元用于“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资金。资金能够按时拨付、及时报账、项目规划立项合理、程序合规,资金项目安排及时、按期开工。按规定进行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县级门户网站,街道、村组公示栏)、合规使用、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

(三)项目库建、管、用情况

完善项目库建设,优化项目批复程序,项目入库程序合规、项目要素齐全、项目绩效目标完整、带贫益贫机制健全、完成县、乡、村级项目公示公告。2022年国办系统中项目入库7个,安排财政衔接资金352万元,项目均已开工。

(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2021年以前安宁市无中央省市投入的扶贫资金,没有形成扶贫资产,资金管理使用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均是沿用上位文件。2022年上半年,我们结合安宁市实际初步拟订了安宁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方案及办法,经意见建议征求后可正式发文。


安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