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安宁市人民政府 www.kman.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16811-202206-582081 主题分类: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安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2-06-23 16:17
名 称: 扬起低碳风帆 相约节能彼岸 —安宁市一季度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效
文号: 关键字:

扬起低碳风帆 相约节能彼岸 —安宁市一季度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效

发布时间:2022-06-23 16:17 浏览次数:97
字号:[ ]

扬起低碳风帆 相约节能彼岸

—安宁市一季度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效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业用能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稳定,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效。

一、单位GDP能耗核算情况

经核算,我市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0.5%,其中:GDP同比增长7.3%;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194.2万吨标煤(等价值),同比下降4%;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56.1万吨标煤(等价值),同比下降14.6%

二、规上工业能源产品生产情况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能源产品生产企业共14户,主要涉及石油制品生产、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焦炭、煤气,主要能源产品生产有增有减,情况如下:

(一)主要油品产量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40%,油品产量同比增长38.3%。其中:汽油产量为78.5万吨,同比增长33.3%;柴油产量为84.9万吨,同比增长31.9%;煤油产量为17.8万吨,同比增长17.2%

(二)发电量有所下降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发电量为8.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3%。分品种看,火力发电量为8.4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4%;水力发电量为0.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9%

(三)焦炭、煤气产量呈下降态势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焦炭产量为24.9亿吨,同比下降6.4%;煤气产量为13.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41.1%

三、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9.8万吨标煤(当量值,下同),同比下降12.8%。受去年同期基数不断增大的影响,能耗降幅持续收窄,降幅较1-2月(-20.8%)收窄了8个百分点。

(一)制造业降幅有所收窄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制造业能源消费量12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7%,降幅较1-2月收窄4.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43.7%,拉动规上工业能耗下降19.1个百分点;占比最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22.4%,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4.7个百分点。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对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拉动作用明显

一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135.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1%,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90.4%,拉动全市能源消费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是全市能源消耗的重心,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3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4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43.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22.6%

(三)规上工业节能作用突出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2.1%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预计能源消费总量年内仍有可能转负为正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降幅比1-2月收窄了8个百分点,而且3月份当月综合能耗实现正增长,预示全市规上工业生产逐步摆脱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工业产值和能源消费双提升。同时,我市紧抓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黄金发展期,把打造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绿色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安宁,后续绿色新能源电池企业的陆续投产,势必会拉动能耗总量的净增长。因此,能源消费总量年内仍有可能转负为正。

(二)工业节能降耗存在双重压力

一是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内部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持续优化升级,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空间越来越小。二是部分水泥、化肥、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具有高耗能特性,但在相关产业链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开展难度大。因此,工业节能降耗存在双重压力。

(三)石油化工产业链短

目前,我市石油化工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不够,没有形成配套完整合理的产业链。石油冶炼产品除汽油、煤油、柴油等上游产品外,其他产品主要为液态苯、烯烃、芳烃等初级石油炼化产品,这些产品多作为化工原料直接销往省外,其附加值较更高端的PTA、聚酯等化工产品在我市并未涉及。石油化工应有的产业带动效应和全部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在我市得到充分体现。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重点行业企业能耗监测

重点耗能企业是全市能耗的风向标,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重点耗能企业停减产高增长待入库企业的用能情况,及早精准对企业的用能做好研判,抓好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二)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建议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延长石化产业链,实现产品结构向差异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炼化一体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和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力度,打通原料供应途径,打开下游产品深加工接口,延伸发展中下游特色产业链,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实现石化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的高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