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办成一件事”安宁答卷:关键在“高效”,落脚在“事”上,目标在“办成”
2024年,安宁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和群众角度出发,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实现政府所做与群众所盼“同频共振”,写好利企便民新答卷。
“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高效”
充分融合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综受”。全面落实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负面清单外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门”。线下依托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线上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安宁市1426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网上大厅,网上可办率99.9%。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249项,平均跑动次数为0.001次,即办件比例达96.9%,“零上门”事项1247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94.98%。努力打造“网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窗口办兜底”的优质服务。
印发“四张清单”,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办事效率。按照“取消、协同、承诺、共享”的方式,梳理公布68个事项“无证明办”,实现群众企业无需提交清单之外的证明,即可办成事。梳理公布165个政务服务“容缺审批”事项,着力破解“材料不齐不能受理”的办理困境,有效避免申请人因资料准备不充分而往返跑的情况。梳理印发《安宁市行政审批事项“易错集”》,为办事群众提供易错提醒和正确指引,避免企业群众因申请材料填写错误和准备错误而“再填一次”“再跑一次”。梳理发布安宁市《全市跨街道联办事项清单》,着力解决办事群众“多地跑、折返跑、时间长”问题,实现“就近办”再升级。
“高效办成一件事”落脚点在“事”
打造“在安宁·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全程服务有保障”的目标,实施“免证办”形成证明材料保留清单和取消清单、“跨域办”扩大“全市通办”事项范围、“帮代办”组建安宁市首席政务服务官和帮办代办小组等10项暖心行动,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安心办事环境。实现政务服务从8小时向“白+黑”“全天候”转变,在大厅一楼设立24小时不打烊专区,配备13台智能办事设备,在9个街道设置10台“e办通”自助终端机,着力打造自动化的“不打烊”政务服务体系。
定制“一件事”套餐,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完成云南省、昆明市146个主题事项的同时,将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且与企业群众关联度较高的政务服务“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推动入学、退役军人、不动产抵押贷款等10个安宁市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政务服务机构从审批“一个事项”转变为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全流程办理,从企业和群众办事到每个政务服务机构“最多跑一次”转变为“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2024年以来,已为39名退役军人受理联办事项39件,助力392人安心入学,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在“办成”
落实首席政务服务官“政策宣贯、业务培训”的举措。成立“首席政务服务官”队伍,根据工作实际,对市级各部门、9个街道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现场业务指导和政务服务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有效解决窗口人员业务工作不熟悉、服务不规范、企业群众政策知晓率低、政策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持续提升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服务形象,提高街道、村(社区)窗口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全市政务服务同质化管理。截至目前,已开展6期培训。
打造四位一体“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多个公共服务办事大厅延伸,通过场所、平台、设备共享,打造四位一体“共享营业厅”,实现“水电气信”多业务跨行业“一站式”综合受理,实现企业群众就近选择营业厅办理“水电气信”的缴费、报装、查询、过户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