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对安宁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4011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杨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的建议”,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的主要内容
围绕安宁市“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擦亮“在安宁·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次申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二、办理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针对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中存在的流程繁琐、办事耗时长、内部流转协调困难、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等问题,我市积极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环节,加强部门协同,聚焦信息化建设,制定推出《安宁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推动审批系统升级,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不超过50个工作日,提升服务满意度,助力项目高效推进。
(一)再造审批流程,打造集中高效的审批服务
安宁市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了《安宁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将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推行“一家牵头、综合受理”的办理模式,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投资项目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申请材料。各阶段内部及可并行事项实行同步审批,严格按时限要求办结。同时,通过“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平台”推送材料,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企业重复提交和跑动。截至目前,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3个工作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备案三个事项最快可一个工作日办结。开展对固定污染源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两套手续的集成融合,创新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探索实行一链式高效审批,实现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一套材料、同步审批、一次办结”的管理新模式。
(二)统一数据平台,营造规范标准的审批环境
依托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要求各职能部门所有工程项目审批事项全部进入云南省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审批,并逐步建立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收件、出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链条信息共享,提高工程建设全过程审批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依托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建立内部审批协调机制,即内部协作,涉及到的部门将由牵头部门发送至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待征求意见完成后由牵头部门统一出具审批意见。
(三)健全管理体系,构建长久有效的审批机制
一个窗口:建立综合窗口,依托安宁市政务服务中心“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专区”,设置“投资项目综合服务窗口”,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实现分阶段并联式审批,鼓励为申请人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和代办等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各审批阶段均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清单管理运作模式,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按照清单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建立健全以《安宁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为核心的配套机制,加快推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全程覆盖的审批监管
统一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依托营商环境客服中心对办件情况进行监督,对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理事项从申请、受理、审批、办结等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做到责任清晰、过程可控、结果可溯。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上级部门在监管系统实时查看项目审批情况及逾期行为,对存在逾期的审批件及时通报整改。畅通问题反映渠道,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得成事的“终点站”。
三、办理结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建议办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接下来,市政务局将探索推动更多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改革场景落地,不断增强政务服务集成供给能力,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感谢您对安宁市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安宁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