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工业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关于对政协安宁市七届四次会议第07040114号提案的答复
段庆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建议》(第07040114号)交市工科信局主办,我局高度重视该提案办理工作,明确专人研究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印发了《安宁市工业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关于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与协办单位逐条研究办理措施。办理中认真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委员见面座谈,及时沟通办理情况,确保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政策加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安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23年安宁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24年12月,成立安宁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安宁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工作力量。先后出台《安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办法。2025年4月,安宁市被云南省科技厅列入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我市以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正在起草《安宁市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及相关扶持措施,明确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创新为驱动,除享受省、市相关配套政策外,每年出台以进促稳政策措施,对企业创新主体、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一系列财税普惠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全面深化创新型企业培育。深挖后备苗子,建立创新型企业重点培育名单,精准攻坚突破,力推提质扩容。2025年已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创新型企业2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创新型企业6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二)关于“服务靠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
一是靠前服务企业。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深入辖区科技企业开展政策宣传与申报指导活动,确保惠企政策精准触达。2025年上半年邀请云南省、昆明市有关专家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等内容组织开展培训5场次惠及500多家企业,深入50余家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一企一策”辅导,围绕申报规模以上企业新设研发机构、成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开展政策宣传及辅导20余次,持续为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安宁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网站建设并投入运行,基本满足科技工作管理方以及需求方发布、查询、联系、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需求。将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办理事项纳入安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窗口,方便企业办理科技成果查新、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申请、知识产权支持资金申请等事宜。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引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并促进转化,引导市域企业与高校开展成果供需对接,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增长。助力安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创建为省级孵化器,为全市重点产业技术研究和创新孵化提供保障,目前正在起草《安宁市支持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环境。
三是大力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对接力度,争取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重点实验室与安宁市重点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已与昆明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成立特种冶金、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加工等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三)关于“人才加持,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的建议
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近年来,安宁市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安宁市螳川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安宁市螳川人才培育实施办法》《安宁市专才特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安宁市在外人才“衔泥筑巢”工程实施方案》等措施,营造人才长得成、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科技小院。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培养计划40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云岭工匠3人、特级技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云南省技术能手3人,中华技能大奖2人,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5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表彰6人,省级产业导师16人,省级科技副总4人,“知识产权人才”4人,世界技能大赛获奖3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22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团1个。
二是注重产教联合培养。充分发挥职教园区11所院校与高新区工业企业的“双引擎”作用,建立“双主体、双协议、双任务、双师型”的“三双机制”,近年来成立跨区域跨行业的云南省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等55个共同体,建成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12个、省级16个、市级69个,签订400余份校企合作协议,开设“订单班”培养6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四)关于“提前谋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当前,安宁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资源型产业,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不动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依托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形成聚链成势、集群发展的新格局。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5%,入选全省2025年工业大县,上榜2025年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推荐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全市产业发展的“高”“新”成色更足。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发挥科技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升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
此复。
安宁市工业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
2025年8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