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职教园区管委会关于对政协安宁市第七届第四次会议 第07040093号提案的答复
安宁市政协教科卫体委:
感谢贵专委对安宁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的关心帮助,贵专委提出的《关于推进安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赋能安宁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7040093号),已交由我们办理。
建议指出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聚焦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对接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职业教育要紧扣产业发展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等六个建议。
贵专委的建议精准把握了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工作中的痛点,对安宁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充分展现了贵专委、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安宁职教园区管委会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经认真面商,沟通了解,多方联动,具体推动建议办理工作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是紧扣产业发展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建议。第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在目前有博士195人,硕士研究生2613人基础上根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升本及其他高校提质培优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推动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工作,在现有1759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人数占比;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第二方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助力高校与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成12个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28个省级基地基础上,与企业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突破实践教学痛点;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融入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由生产服务型向商业服务和技术服务型转变。依托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级电气自动化(西门子、罗克维尔)生产性实训基地、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钢铁冶炼生产性实训基地、云南技师学院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云南轻纺职业学院省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养有色冶金、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人才。
二是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第一方面,指导各高校认真研究安宁产业发展,孵化与安宁市产业相匹配的新能源、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安全、智慧交通、现代物流等专业,不断优化专业设置,进一步深化产业与专业的融合。2024、2025年各高校新备案77个专业,调整优化硅材料制备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配套安宁产业发展。第二方面,立足安宁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在云南轻纺职业学院、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被省教育厅列入首批3 + 2贯通培养试点高校,启动5个“高本贯通”专业本科试点基础上,持续推动“高本贯通”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宁职中与职教园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轻纺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开展“3 + 2 ”五年制“中高”横向贯通培养,不断提升服务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第一方面,持续引导、支持各高校成立、跨行业、各产业的云南省新能源材料、智慧物流、钢铁行业、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方面,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高原山地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应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签约,建成产业学院10余个,不断促进冶金与矿业、电气与机械、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大类与产业链接。第三方面,围绕“以教兴产、以产促教、以产聚才”,联动各部门多维度调研高校、企业校企合作需求,每年结合实际携企访校,组织高校、市域内企业互访,2024年以来促成校企合作签约34个,深化校企合作。第四方面,联合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的云南技师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突出技能人才培训,持续加大对石油化工、新能源、工程机械操作等领域的人才培训力度,每年培训1000余人次,促进产业链与技能培训链的有效衔接。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的建议。第一方面,管委会牵头组建安宁市产教联合体,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并持续推动体实体化运行,联动联合成员单位搭建合作平台,打造校企合作“直通车”。第二方面,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每年秋季学期开展各高校毕业生信息调研,盘清毕业生专业、人数、离校实习时间等数据,及时推送到有招聘需求的平台;定期不定期通过市人社局、高新区、市工商联、各街道等部门渠道广泛收集各类企业的招聘信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推送至职业高校,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第三方面,建立大学生就业招聘会“1+N+9”联动机制,即管委会牵头联动各职能部门及9所高校,多种途径搭建人才供需“立交桥”,与产业园区共同开展学生参观访企活动;调研各高校春季、秋季学期专场招聘会工作计划,根据各高校招聘会计划,通过“乐享安宁”、人力资源产业园等渠道持续邀请安宁市企业参加。第四方面联同市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及驻市9所高校举办招聘会,2024年以来共举办30余场,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五是多维度投入提升产教联合体主体参与度的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构建从入校到入职、入社会的一体化培养体系。第一方面,持续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构建从入校到入职、入社会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聚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依托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及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单位,与中铝、宝山钢铁、京东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云天化、云南建投、昆船等云南领先企业开展“融入式”校企合作;支持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探索“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培养职业素养、打造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与168大型企业、知名企业构建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每年输出技能型人才4000余名,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第二方面,发挥高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配合市人社局聚焦安宁玫瑰、红梨、露天蔬菜等特色优质资源、特色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展培训,为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提供有力支撑,让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加油站”。搭建乡村振兴政校企地合作平台,促成高校与岚智星科技有限公司、BCC、日悠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麒麟村委会、甸中村委会等签订校企(地)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地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发展平台,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职业教育师资优势,培养与线上销售、直播经济新业态密切关联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连同安宁市发改、各高校共同开展电商实操培训,举办“安宁市电商直播大赛”,进一步助力安宁市农特产品拓宽直播销售新渠道、打造网络消费新场景、推进直播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
六是搭建产教联合体双向转化平台的建议。畅通技术服务渠道,连同知识产权机构对安宁产业园区化工、冶金、制造业、新材料、建材、生物医药企业在技术引进、合作开发需求进行调研,汇总了在炼焦技术、化工产品生产、冶金工艺、新材料产品生产、烟草产品加工、医疗器械六个方面51个细项的技术需求,整合各高校师资,开展“高校专家助企行”活动,精准服务企业发展稳步推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下一步,安宁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实现校企合作从“双向互动”到“共融共生”的提档升级,赋能安宁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汪春艳 1362940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