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政协安宁市第七届第四次会议第07040001号提案的答复
陈群蛟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设立‘妈妈岗’就业支持的建议”(第07040001号)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就业创业服务供给,筑牢就业创业服务网
一是加大岗位供给。结合“妈妈岗”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灵活的特点,市人社局大力宣传,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积极开发“妈妈岗”,通过整理“妈妈岗”用人单位名录,建立“妈妈岗”信息库,定期在“安宁人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方便求职者第一时间获取到岗位信息。二是招聘活动不停歇。组织“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下招聘活动,依托“昆明智慧就业平台”“安宁人社”等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带岗活动,将就业政策及岗位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在大型招聘会现场专门设立妇联咨询专区,为因生产育儿暂离职场、工作时间不稳定的“宝妈”群体提供面对面的精准对接服务。截至2025年6月,累计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15场,其中线上同步直播招聘2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7951个。三是政策保障有力度。针对“大龄宝妈”等就业困难人员,大力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截至目前,我市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9人,其中安置抚养12岁以下儿童的女性就业困难人员25人,占安置人数的28%。
二、加大技能与创业帮扶,提升妇女群体就业竞争力
市人社局发挥职能优势,为有培训及创业意愿的育儿妇女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一是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2025年分别组织养老护理、咖啡师、(乡村)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培训5场,参培人数182人,其中女性139人,占培训总人数的76%。二是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2025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2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2938万元,创业带动就业433人,其中女性57人,占扶持人数的40%。
三、营造生育友好环境,保障育儿妇女权益
一是打造“工惠母婴空间”。为孕期、哺乳期女职工提供私密安全的哺乳、休息场所,解决公共场所哺乳不便的尴尬,通过配备冰箱、微波炉、消毒柜等设施,以及亲子互动区、婴幼儿护理用品等,实现育儿与工作的平衡,降低育儿焦虑。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工惠母婴空间”10家,其中,金方商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安宁市总工会、安宁公交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获“云南省工会爱心妈妈屋”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开办暑期托管班,为职工解决假期带娃难题。暑期是职工子女无人看管的高峰期,工会托管班通过提供安全、专业的托管服务,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举办“会暖春芽”职工子女托管班10个,其中6个获评省、昆明市示范班次,为200余名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解决假期“带娃难”问题。三是将企业落实生育友好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女职工工作情况开展抽查,重点核查女职工从事高体力劳动强度情况、职场性别歧视、孕期违规解雇等问题。四是联合工会、妇联等组织提供法律援助,支持受侵害女性依法维权。
四、加强宣传与倡导,营造良好氛围
组织开展女职工普法宣讲活动,提升女职工维权意识。3月7日,安宁市总工会在草铺安发杭萧绿建钢构有限公司协办了云南省总工会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活动暨巾帼普法宣讲活动启动仪式,为来自安宁产业园区17家企业的200名女职工代表进行普法宣讲,聚焦《云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围绕其出台背景、特色亮点、法律条例,以“案例剖析+法条解读”形式,普及孕期劳动强度界定、职场性骚扰证据收集等“硬核”知识,活动现场特别设置“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台”,专业律师团队化身“法治门诊”,为女职工提供“一对一”法律诊疗。
下一步,市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将强化沟通对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宣传网络,运用好宣传阵地加强“妈妈岗”就业政策宣传,充分运用好基层网络力量,开展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等宣讲活动,面对面解答疑问,提高社会对这一就业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育龄妇女的就业问题,共同推动“妈妈岗”就业模式的推广与优化、监督与评估。
安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