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安宁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4159号建议的答复
杨利坤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因搬迁入城40·50群众就业扶持的建议”(第74159号),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搬迁入城40·50群众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充分摸底培训意愿。对草铺街道为代表的搬迁入城40·50群众开展技能培训意向摸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各类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利用“安宁人社”微信公众号、各村(社区)宣传栏、居民微信群、集贸市场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张贴发放就业创业宣传资料、悬挂布标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人人知、个个见,拜访“不落人”,宣传“不落空”。二是强化培训监管。执行每班必查制度,现场查看开班教学、学员考勤、教学实操等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技能实操不足、技能水平测试不硬、学员到课率不高等问题严加管控,确保教学质量,让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三是加强企业联调,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市人社局通过企业“大走访”,积极与辖区企业和项目入驻单位加强协调联系,为培训后的群众收集推荐工作稳定、保障到位、薪资待遇好的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农民培训后就业率,实现农民劳务增收。同时引导企业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等稳岗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安宁市共开展农村劳动力等重点就业群体技能培训11次,共计455人参加培训。其中,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培训参培155人,电工培训参培64人,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参培48人,电子商务师培训参培35人,咖啡师培训参培32人,养老护理员培训参培33人,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参培54人,乡村电子商务师培训参培34人。
二、落实就业推荐及岗位安置,促进搬迁入城40·50群众合理有序转移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整合多部门惠民政策,整理惠民服务清单,推送惠民政策“服务包”,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不断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目前,制作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二是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2025年,市人社局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5场次,推送省外企业、昆明市企业、安宁市企业岗位7951个。发挥新媒体辐射快、覆盖广优势,线上推送招聘信息25次,提供岗位信息3500余个。三是强化兜底帮扶。积极落实省市关于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城镇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突出帮扶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安宁市累计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92人,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共计160余万元。
三、鼓励创业创新,扩大灵活就业渠道
一是落实创业扶持。对有创业意愿的40·50群众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主动联系符合条件的40·50群众,按其意愿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助等政策。组建创业导师专家服务团,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对创业项目开展后续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2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2938万元,创业带动就业433人。二是加大惠民补贴落实力度。运用大数据比对结果,落实政策找人,对涉及40·50群众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各类补贴政策,优化政策经办流程,推行网上申报,加快资金的发放进度,确保补贴及时到账、应享尽享。2024年我市共申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658人,补贴金额414.73万元。三是加强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归集。积极引入“妈妈岗”、小件代加工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形态就业,持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零工市场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零工市场延伸,为搬迁入城40·50群众提供即时性、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四、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为搬迁入城40·50群众适应城市生活提供支持
通过引导性培训和其他培训对搬迁入城40·50群众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引导搬迁入城群众适应城市生活、具备在就业过程中的常识和文明意识,保障其就业稳定性和安全性。自2023年至今,累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宣讲117人、普法强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讲106人、应急救护知识讲座72人、防范网络犯罪知识专题讲座117人、普法强基法制宣传313人、防汛减灾避险应急演练190人、消防安全64人、养老服务137人、杨梅栽培技术培训134人。2025年将持续开展文化知识、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和职业技能培训,为搬迁入城40·50群众丰富日常生活、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围绕岗位推荐、兜底帮扶、社保补贴申报、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为40·50就业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更多搬迁入城群众充分就业。
安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3日


